李元大叔

2021-08-13 10:06:17 作者:周景卉 來源:
分享到:

時光如梭,光陰荏苒。在市檔案館建館60余年的日子里,一位普通黨員的名字在這里久久回響,他一生癡迷檔案、奉獻檔案、守護檔案,用執著而平凡的蘭臺生涯,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擔當和奉獻,他就是已故但仍被檔案人追憶、懷念、點贊的模范共產黨員、原鄧州市檔案館干部李元。

李元是第一代檔案人,也是唯一一位風風雨雨同檔案館成長起來的檔案人,因為他是館里的元老,待人和風細雨,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李元大叔”。

李元出生于1922年5月, 32歲加入中國共產黨,37歲時作為一名普通的檔案員來到了鄧州市檔案館。那時的檔案館還叫檔案科,只有一名副科長,一名檔案員,這名檔案員就是李元。在這里一干就是幾十年。1980年退休后,他繼續留在館里,不計報酬,一直到垂暮之年,2003年他才告老還鄉,第二年便與世長辭了。

每一名在檔案館工作過的同志,無不為李元大叔的執著奉獻精神所感動,無不為他清貧儉樸的生活所感嘆,更為他文革時期不顧個人安危保護國家檔案的壯舉所欽佩。

李元上過私塾,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在館里主要負責卷皮、封面的書寫。人們熟知他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花白的頭發,瘦弱的身材,穿著顯得有些土氣,經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辦公室,揮動著毛筆不知疲倦地書寫著,面前桌上總是高高摞著幾堆案卷,每年為全市200多個立卷單位書寫卷皮、封面,僅卷皮3000多個,封面3000多張。幾十年來書寫的卷案封面成千上萬,墨跡遍布鄧州城鄉,各種門類檔案文書的方方面面。

李元早上班,晚下班,中間只為自己留個吃飯的空兒。繁忙的時候,三四個月都不過星期天。非但如此,夜里還要加班,踩著雪花、披著寒星,他說:“完成工作要下苦功夫抓住今天,堅持今天的任務今天完成,不能等到明天,明天還有新的任務。”

多少個夜晚,他一直熬到深夜,直到完成任務才回家休息。他以癡迷工作的忘我狀態,每天書寫的卷皮高達上百卷,是一般人的四倍。2008年按照新規換卷皮,退下的檔案袋堆積如山,清一色全是李元的墨跡。

李元的個人生活十分儉樸,人們從沒見過他穿過像樣的衣服,用過像樣的物品,在市委大院是出了名的“老摳兒”“土得掉渣兒的人”,他的吃穿住用全是手工打造,從不花錢買東西。室內的案板是磚頭堆的,上面擱上木板,吃的饃是老伴從老家送來的,菜是自己親手種的,冬天為了取暖,把塑料袋包在腳上,算是外加一層,腳下再墊上一層硬紙板,沒有自行車,去哪兒都是步行。

李元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兢兢業業,但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不沾公家一點光兒。老伴在農村“一頭沉”,三個子女僅有一個接班也是在工廠里燒鍋爐。早些年他居住在單位分的公房,水、電免費,但晚上他基本不開燈。他說,有月光嘛,左右鄰居的光線就夠啦。每當檔案館成功上一級等級,領導慰勞大家吃個飯,但他總是通知別人后,自己卻悄悄走掉。

1966年,文化大革命使市檔案事業遭受重創,檔案館停止辦公,只留下一把鑰匙一個人。一天,造反派氣勢洶洶沖到檔案庫房,見只有一位老頭把門,就推開門對他大聲訓斥:“快交東西,不然就要你的命!”李元毫無懼色,一反常態,“嗖”地站起,舉著“七九”槍大跨一步(當時干部配備有槍),擋在了庫房門前:“你們誰敢動這里一下,我就跟你們拼命!”造反派被李元的陣勢嚇住了,一個個灰溜溜地走了。

此后一段時間,李元每天都懷抱步槍,日夜守護在檔案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市檔案館自建館以來,千辛萬苦積攢下來的珍貴明清檔案、革命歷史檔案等大約25萬卷(件、冊),就這樣被保護了下來,也因此形成了目前較為系統完整、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館藏資料,2009年,市檔案館順利晉升為國家二級檔案館。

李元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黨員干部,他做了一輩子普普通通的檔案,有辛酸、有悲憤、有成功、有喜悅,檔案館功勞簿上未曾刻下他的名字,但他保護國家檔案的壯舉和對檔案事業的執著奉獻,正像他親手書寫的卷皮檔案一樣,永久保存在人們的記憶里,并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發出耀眼的光芒。

可親可敬的李元大叔,請您放心吧,新一代檔案人會像您一樣熱愛檔案工作,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黨旗增輝。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