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碑考證記

2021-08-13 10:05:59 作者:常振會 來源:
分享到:

2020年12月10日,《明內閣首輔李賢》編委會一行,深入李賢故里碑發現處考證。

據孟樓鎮長樂村黨支部書記張新澤介紹,在長樂嶺自然村東的長樂河入口處,有一泉水常流不斷,并形成一個水池,此水池也是長樂河入口水源之一,名曰“飲馬泉”。

據傳,公元8年,王莽篡權,劉秀在家鄉(南陽郡蔡陽縣人)起兵反對王莽統治。因劉秀勢單力薄,一次兩軍對戰,劉秀為避其鋒芒,緊急撤退,被王莽軍隊追趕一天,跑得人困馬乏,饑渴難忍,后邊追兵將至,緊急時刻,忽見前邊有一池清澈泉水,戰馬和士兵飲水后精神倍增,帶著劉秀迅速躲開追兵。劉秀稱帝后,同故里鄧州的高密侯鄧禹多次提到此事,當地人就將水池名為“飲馬泉”。

1997年夏天,長樂村會計張順合等人發現此地有一塊石碑,將其抬出,經擦洗辨認有“明宰相文達李公故”等文字。村干部將其匯報到孟樓鎮文化站。隨后,市博物館派人將碑運往市博物館保存。2003年1月,該碑移于花洲書院碑廊。

此碑“故”字以下殘去,殘高1.66米,寬0.63米,圓首,行楷碑額“古之遺愛”,居中為大字楷書碑名“明宰相文達李公故(里),李崇生謹跋書,中華民國□□□年二月”。碑名右邊為碑文,已漫漶不清,不可辨識。

李賢是明代鄧州長樂林人,宣德七年(1432年)舉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仕宣宗、英宗、代宗、英宗、憲宗四帝五朝。英宗復位后,入值文淵閣,任天順、成化兩朝首輔,在位十年,史稱賢相。卒贈太師,謚文達,葬刁河之陽,今龍堰鄉姚營村閣老墳自然村。

李賢生前已封贈三代,其曾祖李寬甫、祖父李威,贈“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即內閣宰輔,葬于祖塋,今鄧州市林扒鎮小李營之閣老墳;李賢父李升加封同上,葬于州城西南角(今鄧州市古城辦事處解放居委會),亦稱閣老墳。李賢著述很多,今存有《古穰集》等,主編的《大明一統志》,為地理總志,百余萬字,保存了大量明代資料,至今為學者引用。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