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我家種瓜還是當年爺爺最先提議的。爺爺由于年輕時積勞成疾,落下個腿疼的毛病,走路還需拐杖支撐。干不了重活的爺爺就力所能及地干些輕活??吹酱謇镉腥朔N些甜瓜、西瓜時,爺爺就也提議種些瓜果之類,一則自用,飽飽滿堂兒孫的口福,二則還能換些糧食和零花錢,補貼家用。
爺爺每年到季節就行動起來:選擇土質肥沃、離家較近的自留地,平整土地,積攢土肥;由最初的買瓜苗,到后來自育瓜苗;栽種秧苗,澆水施肥,打掐秧苗,捉蟲打藥等,爺爺都要親力親為。待到瓜苗將要坐果之時,爺爺就找來一些細的樹木、竹竿、秸稈、塑料薄膜之類,父親及我們齊上陣,在瓜地中搭建一個簡易的“人”字形瓜棚來,抬去一張簡易木床,自此爺爺就吃住在瓜棚中,直到瓜果采摘完畢。
瓜棚自搭建落成后,瓜地里就開始熱鬧起來。每天爺爺就在瓜地里忙碌,查看瓜果長勢,除草施肥。為保證瓜果好吃,爺爺不給秧苗施用化肥,而是一棵一棵地施土肥,施壓榨油料后剩余的餅渣。我們放學之余就幫爺爺提水,澆水,每天往瓜地里跑的次數就多,期待著能早日吃上甜脆可口的瓜果來。
每日三餐,我們還需往地中給爺爺送飯。這差事,我們弟兄幾個爭著干,都不推辭。有時放學之后,我就背著書包直奔瓜地,在瓜棚中寫作業,幫助爺爺干些活。爺爺常鼓勵我們:誰干活多,誰將來就能吃瓜多。有時索性晚上就跟爺爺住在瓜棚中。晴朗的晚上就地鋪床露天而睡,看皓月當空,繁星點點;蛙蟲鳴叫,狗吠雞鳴;任思緒飛揚,甜蜜入夢。下雨的晚上,與爺爺同睡一床,或傾聽爺爺講些古老有趣的故事,或靜聽雨水打落在瓜棚上的滴答聲;或陪伴爺爺一起經歷雷電交加,狂風暴雨的襲擊。特別是暑假期間,我們更是以“瓜地”為中心了,父母找我們時,到瓜地穩抓一個準。
亟不可待的我們,有時等不到瓜熟,就趁爺爺不注意時采摘下來,八成熟的就搶吃起來。爺爺知道后總是用手指搗著我們頭說:生瓜李棗,吃了不好,若是不聽,肚子鼓搗!可我們總是忍耐不住,將爺爺的話當成耳旁風,只有真到肚子鬧鬼,疼得就地滾翻時才后悔不已。
瓜地開園時,爺爺就會選長相好的熟的瓜果,先存放在瓜棚中,爺爺說是貢品,要貢幾天后才能分給我們吃。大方的爺爺也會通過我們向鄰居們傳遞信息,開園時鄉鄰們可以到瓜園中品嘗瓜果。開園時,我們高興,爺爺更是高興不已,看著自己辛勤付出的勞動,換來甜蜜的果實時,他那黝黑的臉上皺紋就舒展了。爺爺由于天天不斷在瓜地中穿梭,他對每個瓜果的位置、大小及成熟程度了若指掌。他種瓜不單一個品種,既有甜瓜,還有西瓜、菜瓜等;這樣瓜期長,品種多,更是不斷刺激我們的味蕾,增加我們對瓜園的歸屬感。瓜園開園之后,就有鄉鄰們帶上自家的麥子等糧食,到瓜園中挑選對換想吃的瓜果。爺爺總能耐心幫助挑瓜,看瓜蒂長相程度,看瓜皮紋理色澤,拍聽瓜體聲音等,做到保證八九不離十。誰家小孩嘴饞走到瓜園中了,爺爺會慷慨讓其品嘗。特別是行走鄉間討飯的,只要一到地頭,爺爺就給他們采摘幾個,讓他們帶走。有一年,一個外地討飯的,由于天熱中暑,暈倒在爺爺瓜園的地頭,爺爺招呼人們將其抬到他的瓜棚中,細心照料幾天,待其恢復后才讓他重新趕路。
開園后的瓜園是熱鬧的,村里男女老少總是人影攢動,熱情打著招呼,相互問候長短。田間勞作休息時到瓜棚中一時小坐,乘乘涼,避避蔭,吃上幾塊香甜可口的瓜果,喝上幾碗涼白開,不勝解乏,不勝愜意。
在享受著豐收果實的同時,爺爺也經歷著酷暑暴曬,風雨交加洗禮。記得那年夏天夜里,狂風暴雨將瓜棚吹了個底朝天。待父親打著電筒,慌忙趕到瓜地時,爺爺和我正在風雨中無奈哆嗦……
爺爺的瓜園,伴著爺爺的辛苦付出,也是他后半生的頤養記憶,直到他身體支撐不住的前一年,不能繼續在那塊瓜地中搭建起瓜棚,才中斷了我們對瓜園的延續記憶。
爺爺的瓜園,曾填飽著我們當年饑餓的肚皮,記載著鄉鄰們和諧美好的回憶,也承載了我們兒時的甜蜜,更是終生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