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讀《中國現代文學史》,知道了周瘦鵑,知道了他與周吟萍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知道他寫了幾十年的《愛的供狀》的原因,輕易不激動的我,淚目了。
那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江蘇蘇州,發生在一對才子佳人身上的故事。只是這對才子佳人的愛情軌跡,很是獨特:沒有修成正果,他們卻對愛始終堅守,一直到晚年,但終于可以在一起時,又選擇了放棄——也許是他們不忍打破那個心中最美的對方,以及那陪伴了彼此一生的刻骨銘心而又凄美的記憶。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所以感人。他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都有軟弱的時候,終至錯過了本可擁有的姻緣。由于兩家地位懸殊,男貧女富,女的被迫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富家子弟;男的被迫娶了自己不愛的人。當然,一見鐘情后,男的過于自卑怯弱,沒有不顧一切大膽地追求,女的因感受到的愛不那么強烈,從而對愛情產生了些許動搖,這也是釀成愛情悲劇的重要原因。
他們沒有為愛而殉情,沒有像梁祝那樣化成彩蝶雙雙飛,而是采取曲折委婉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愛情。于是就有了鴻雁傳書,就有了同船共渡,就有了共同出游。愛情,只有經過磨難,經過失去,乃至生死考驗,才會更加堅定,更加珍惜,更加至死不渝。
兩人的愛情故事,我覺得震撼之處有三:
一是周吟萍新婚后為愛情守身如玉。正如她自己信中表白的:“想當初我也曾幾次三番地想抵抗,然總沒有效果。后來退一步想,我譬如寄居此間,保持清白,以后慢慢再作道理。一年工夫,居然被我挨過了。”一個“挨”字,何等艱難!如若沒有對失去愛情的痛徹心扉的體驗,又哪來“挨”的動力和勇氣?
二是遲暮之年能牽手卻又放棄。多年之后,也許上蒼看到這對有情人癡戀太苦,給了他們一次機會。周瘦鵑夫人去世,周吟萍也失去了丈夫,按理說“紅顏白了頭,真情終牽手”也算一段佳話,可周吟萍卻以“年華遲暮,不想重墮綺障”謝絕了。也許,看過太多的癡癡怨怨,站在彼岸守著回憶,是一種更美的風景吧!這種超然灑脫的愛,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三是周瘦鵑的一片癡情。堅守愛情,周瘦鵑為周吟萍寫了整整32年的情書,這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愛的供狀》。在我看來,不說絕后,可以說是空前了。慢慢地,周吟萍在他的內心,化成了紫羅蘭——這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他開始學養紫羅蘭,他家室內室外、房前屋后全是紫羅蘭,而她把他送的紫羅蘭也放在窗臺上、桌子邊。他寫字用紫羅蘭墨水,辦的刊物取名《紫羅蘭》,還專門建了 “紫羅蘭庵”。他創作的“鴛鴦蝴蝶派”小說,女主全有她的影子,而結局往往是哀傷的——他這是在寫他們自己!對于她,他已經到了癡情的地步,全然不顧家人的感受,朋友的規勸。于是,1968年,當他的“紫蘭小筑”被夷為平地、紫羅蘭被踐踏遍地的時候,他的世界崩塌了,他選擇投進枯井結束自己的生命。正如其友所評:“彌天際地只情字,如此鐘情世所稀。”
中國幾大愛情故事,小時候就熟讀成誦,早已具有了免疫力。今偶讀周瘦鵑與周吟萍的愛情故事,仍被深深震撼。為他們愛的艱難而難過,為他們愛的執著而流淚,也為他們愛的灑脫而點贊!
歲月能淹沒黃塵故道,卻淹沒不了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時光無論怎么運轉,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總是歷久彌新。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愿愛情的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