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調集13個軍30多個師,任命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為總指揮,在駐馬店設立指揮部,秘密完成對中原軍區的包圍和攻擊準備,企圖在48小時內全殲共軍。
6月26日拂曉,國民黨軍隊向紅安以西、新縣以東、孝感以北的解放軍陣地大舉進攻,拉開了內戰的序幕。
為保存實力,牽制敵軍,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以皮定均旅偽裝主力向東突圍,進行“牽牛”,中原軍區部隊主力分南北兩路向西挺進。
李先念、鄭位三、陳少敏等率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和第二縱隊、第十三、十五旅四十五團為北路之一支;王震等率領三五九旅和干部旅為北路另一支。兩支部隊自廣水與信陽間,突破平漢路敵軍封鎖線,經豫西南向陜南突圍;王樹聲率第二、第三、第五旅為南路,從孝感突破平漢線向鄂西北突圍。
7月8日上午,北路王震率部自新野縣兵分南北兩路進入鄧縣,從鄧縣南部劉集出發,猶如一把鋼鉗向內鄉師崗夾擊。李先念、鄭位三、陳少敏的部隊分三路自新野縣蟒張營、彭橋經元莊、穰東、汲灘進入鄧縣,當中原軍區7000余人到達汲灘時,遭到汲灘民團張恪三部的截擊。敵人依托汲灘這座千年古鎮街坊工事,向過路部隊進行射擊,打死打傷副營長以下官兵5人。
為保證突圍部隊主力安全通過,中原部隊迅速攻占汲灘東北角的山陜會館,并設立指揮部,十三旅旅長周志堅調一個團和兩個迫擊炮連,決定消滅張恪三部。準備發起進攻時,軍區司令員李先念來到前沿,觀察地形后當即命令:“停止進攻,不可戀戰。”以一個連的兵力將敵人阻于街內,不使其出來騷擾,并挑選神槍手對敵人進行點射,壓制敵人火力。神槍手們彈無虛發,十幾分鐘后,崗樓上敵人的機槍全部啞火,敵人被解放軍強大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中原部隊一部從汲灘渡口渡河西去,主力部隊則沿公路北至元莊,經兩分店、泰山廟向西挺進,掩護部隊經硯寺、趙李營渡過趙河、嚴陵河和湍河進入腰店,沿公路向西進發,突破敵人的層層防線進入淅川、內鄉、西峽、陜西山區,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中原突圍部隊經過汲灘,在汲灘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震懾了敵人,而且讓汲灘人民看到了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軍高度的紀律性和頑強的戰斗精神。部隊吃群眾的飯付飯錢,吃群眾的西瓜,就在瓜墊子底下壓上銀元,晚上指戰員露宿屋檐,至今還流傳著李先念吃飯付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