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們,你們要我談談音樂?老師沒有音樂細胞,能不能不說,非得說啊?好好好,主題班會你們是主人,老師得聽你們的,那就談談老師和音樂的有關故事吧,就從小時候說起。
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來了一名長發的男教師,帶來了一個洋氣玩意,外形像一個大葫蘆,老師說是吉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十里八村我們見過的樂器,是一位賣藝老人的破二胡,所以說吉他,可真是個稀罕物呢!
那位青年教師,沒事就愛嘣嘣地撥弄琴弦,我們一聽到吉他聲,當即啥也不玩了,連瞎眼老太太的棗子也顧不得偷了,一窩蜂地趴在門口、窗臺,瞪著眼睛盯著、聽著。那獨特的音色是多么迷人啊,“嘣嘣,嘣嘣嘣”,聽起來就像有一把小羊角錘捶打著你渾身酸困的筋骨,美妙、舒坦,讓你忍不住瞇上眼睛。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師彈奏了一首不知名的曲子,我忽然就聽了進去,覺得自己像走在山間的小路上,禁不住傻傻地笑了,手中的棗子撒了一地。
上中學的那個秋天,我爺爺去世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鞭炮聲此起彼伏。終于該安置的都安置了,漸漸地靜下來,天空下起了小雨,疲憊的親人們守著那黑漆漆的棺材,靜靜地守著老人,滿身心都是無法言說的悲傷,這時嘹亮的嗩吶響起來了,蒼涼、高亢,是那首《籬笆墻的影子》:“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呀還是那座山,梁也還是那道梁”,是啊,一切都在,可爺爺已經去了。姑姑告訴我“人都會去的,無非早晚而已”。剛滿十二歲的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感受死亡,眼淚霎時又流了下來,這凄涼的嗩吶聲,把一顆尚在稚嫩中的心生生地攪碎。從此,老師一聽到嗩吶聲,心臟就會陣陣痛疼,嗩吶是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斷魂的樂器。
別哭,別哭,老師也不哭!其實啊,老師后來也想啊,我們本來就比長輩晚來十幾、幾十年,這些親人啊,他們一定是去了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在那里等著我們,再過十幾、幾十年,我們也會去到那里,一定會再見面,再享為人子孫的福,再盡為人子孫的孝!這樣一想,是不是好受多了。
少年時期,為了躍出農門,阿爹阿娘咬牙送我去離老家十幾里的穰東鎮上學。記得是一個深冬的星期天,同學們都回家了,只有我還滯留在學校里。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因為一回家,正在勞作的阿娘就會說:“怎么又回來了?”那語氣,顯得很無奈。沉默中我漸漸明白,畢業班的孩子是不應該想家的,要化想家為學習的動力。
那一天,陰沉沉的天空掛滿了鉛塊,家不能回,書在手中,卻靜不下心去讀,遠處人來人往,可熱鬧是他們的,與我有什么關系呢?想哭,可哭不出來。突然教師宿舍樓里傳來音樂,有位老師將雙卡錄音機的音量放到了極致,開頭,就是八個八度重音,劈頭蓋臉地朝我砸來,鏗鏘的音符擊得我頭皮發麻,喉嚨發緊,接著,我就像坐上了一輛駛向未知的敞篷列車,穿越在風霜雪雨里,我感覺到鵝毛大雪彌天蓋地,音樂回蕩在整個校園。一曲終了,我仍呆呆坐在窗前,心卻變得寧靜,室外真的雪花紛紛揚揚,世界一片潔凈祥和。
想知道這是什么曲子?是貝多芬聞名世界的《命運交響樂》。和著音樂,我找到了勇敢、堅強,也明白了生命之所以精彩,苦痛掙扎不可或缺,有苦難的持守,才會品嘗到幸福的甘甜。當然了,那是穿越靈魂的旋律,也是今天老師給你們講音樂故事的初衷,希望大家為夢想而努力讀書,在苦悶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使自己成為一個造福社會的人。
好了,寶貝們,主題班會時間到了,老師的故事就講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