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公廟古柏位于328國道西孟樓鎮晉公小學院內,樹高10.6米,樹圍3.2米,其枝葉繁茂,虬枝盤旋,隆瘤如蛇似龜,很是壯觀。
據載,唐憲宗年間,史稱晉公的宰相裴度(公元765年-839年)下放到襄陽后,勤政愛民,興修水利,百業俱興,地方繁榮。唐憲宗念其政績,蓋百座晉公廟,栽百棵柏樹,以示紀念。晉公小學院內的古柏,便為幸存下來的其中一株。
又有民間傳說,唐時廟宇興盛,皇帝派大臣晉公到民間修百座廟宇,栽百棵柏樹,以示皇恩浩蕩。年底,皇帝問晉公修了幾座,答曰:一座未修?;实埤堫伌笈?,立將晉公推出午門斬首。
皇帝消氣后覺得奇怪,這都近一年了,咋還一座未修呢?于是派人下去探個究竟,不查則已,一查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因為廟宇已經修好了九十九座,還有一座沒有修。原來晉公的意思是說,只剩下一座還沒有修,其余的都完成了?;实垲D時心生愧意。
晉公生前勤政愛民、鞠躬盡瘁,老百姓都為失去了晉公這樣一位大臣痛心不已,他們把晉公的尸體葬在了他修建的最后一座廟宇附近,并把這座廟宇尊為晉公廟,古柏稱為晉公柏。據說晉公柏西面村莊長壽的老人比東面村莊的多,都是得到了晉公柏的庇佑。
1957年,當地依托晉公廟修建了一所學校,即如今的晉公小學;文革期間,晉公廟徹底被毀。
晉公廟古柏用不屈的身姿見證著歷史的滄桑,用繁盛的虬枝彰顯著生命的不屈。
七律·感懷于春夏之交□楊吉湍
湖畔徜徉上柳臺,日高影短燕徘徊。
風前欲勸春長駐,雨后方知夏已來。
月季紅發周而始,牡丹艷盡來年開。
人生歷歷如一載,陽暖雪寒皆入懷。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學科與重點建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