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花》是八大山人七十二歲古稀之年所作,這幅高0.47米,長12.92米的巨幅長卷,墨氣淋漓,筆法嫻熟,不僅是山水畫和花鳥畫高度融合的豐美畫卷,也是歷史上詩、書、畫、印都很精致的水墨寫意精品。因為這幅圖卷的繪畫和書法都很出彩,歷代人都習慣把《河上花》分為《河上花圖》和《河上花歌》兩部分來賞讀?!逗由匣ǜ琛肥恰逗由匣▓D》的卷尾自賦詩,不僅文案意境朦朧迷幻,其書法的清潤華滋、怪偉瀟散,更是充滿魅惑之趣,并與《河上花圖》的率意筆墨相輔相成,又各呈異彩。
八大山人早期的山水畫,受過董其昌的影響,但與董的溫潤情趣不同,而是勁潑荒率,絕無媚態,格局脫胎于黃子久而更為古拙奇特。完全是根據自己的思想方法來吸收和發展傳統的,常常是“雙眼自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其較早的花鳥畫可以隱約看出是從明代“畫院體”的著名寫生畫家呂紀、林良處變化而來,水墨花卉荷花、松樹等又受徐青藤一定的影響,富有深厚的感召力。更微妙的是從民間藝術中吸取了更多的營養,有一種“稚拙清新”的魄力。這幅《河上花圖》雖然主題是花歌或荷花歌,但并非全卷都是枝繁葉茂、荷葉田田的生機昂揚之氣,而是摻雜著殘石剩水,荒坡禿堤,嫣然一派“零碎山河顛倒樹,不成圖畫更傷心”的清冷景象。這和王石谷畫的山川清麗、城郭繁榮完全不同,與黃子久的蒼率、倪云林的簡單結構不同,同所謂殘山剩水馬夏的畫風蒼勁不同,與董其昌的溫靜潤飾也顯然向佐,這種荒涼之景,并不是頹廢的、傷感的,而是為了塑造典型破碎山河的意境,深深寄托亡國之痛。
富有民族氣節熱愛祖國的文人畫家,是八大山人最為人稱道的標簽,作為明朝的后裔,祖上封藩在南昌,姓朱,名耷,字雪個,號八大山人,譜名統,一般比較熟悉的是“朱耷”或“雪個”這個名字。他十九歲時,明朝滅亡,這位年輕倔強的貴族子弟,沒有選擇向清朝統治者奴顏婢膝稱臣,而是傲骨冰心做一個終身布衣。他題在字畫上的總是“八大山人”四個字,這個稱號十分奇特,有意將八大和山人各自聯成似“哭”似“笑”,非“哭”非“笑”,它的含意據傳說是很深刻的,由此可以體會到他為故國的淪亡而痛苦凄楚的心情。為了逃避那種境遇下的世俗之事,他削發做了和尚,后還俗又做過“道士”。他曾經裝聾作啞,在門上貼了一個大大的啞字,與人不語,手勢示意。愛哭、好酒,常布帽長袍、爛鞋,瘋瘋癲癲,總之都是為了遮人耳目自保安康。由于其性格孤傲狂狷,于常人多不屑一顧,世人因愛其書畫,多苦求片紙只字難得。
八大山人嗜酒如命,有些人知道了他的這個特點,就置辦酒肴,殷勤招待,并事先準備好筆、墨、紙、硯,待其將醉時,把文房四寶放到他面前,他就抓起毛筆,狂呼大叫,洋洋灑灑,一會就能寫幾十幅。但在他清醒時,就是拿出百兩黃金,也不為之寫一字。有的達官顯貴,或拿著綾絹請他寫字作畫,他接受下來之后說:“留下來我做襪子用吧。”也不給人家寫畫。所以,那些達官顯貴為想得到他的字畫,常常出高價從山僧、村人,或酒店老板那里購買。他的書寫大多來自他骨子里的不忍頹廢,常常把所處周圍境況和思想意境都寄托于筆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畫觀,筆墨越來越顯得凝重深厚,豐茂拙樸,戰斗的氣氛更趨于堅韌,在造型上更簡化、更側重神似?!逗由匣ā分械暮晒?、石、草等,就是簡而單,表現的氣勢卻富有生氣和生命力。
《河上花歌》的書寫,是延續了他一貫散發的清冷氣息,行書筆意中窺試著草書的任性,低調、壓抑,情緒冷凝,欲揚又止。他用簡單的富有彈性、等粗的線條,以不動聲色的力量,把內在的深沉表達得很是剔透,讓讀者不忍離開視線,只想再往深處探究。清張庚《畫徽錄》記載:“八大山人有仙才,隱于書畫,書法有晉、唐風格。”八大山人的書法自王獻之、 顏真卿后,自稱一家,《河上花歌》的用筆同樣異于常人。“花歌”通篇線條圓潤、深邃、沉靜、古拙、樸茂,每一筆從起始到末端都安排得很規矩,收拾得很果斷,很難看到鋒芒和圭角出現,每一個字都像穿了件衛衣,包裹的很嚴實,內質精神很難泄漏,讓人很想欣賞又難以進入其中。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他動筆時慣用的中藏心機的平靜,幾乎與畫卷部分創作時的狀態無縫對接。書寫時顧不得字形是偏是正,傾斜欲倒,只知從上下行,寫到紙沿收筆起行,甚至看不到抬腕起行的痕跡。這樣的本性書寫,與其畫卷那些荷、草、鳥、石一樣,不究法度,只顧把喜怒哀樂深藏在筆墨乾坤里。這種深婉不迫的美感,是一種歷盡歲月山河、走過平湖煙雨、品遍人生百味之后的薄涼干凈之美。
不可否認,八大山人在書畫藝術領域開辟了新天地,創立了自己的筆墨語言,給后代書畫家作出了敢于打破陳規的好榜樣。其書畫作品,具有鮮明的愛憎,筆勢雄闊,精力旺盛,筆簡意賅,雄奇酣暢,給人的印象是倔強、堅韌、雄奇、痛快,滿卷充滿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悲憤蒼涼的藝術感染力??戳怂臅嬜髌?,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敢于在藝術領域中大膽創造,無論在接受傳統方面,在主題思想上,筆墨技法上,布局構圖上,甚至題款上等,都敢于沖破陳規,跳出前人的窠臼,為創立新的筆墨風貌樹立了良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