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已寫過一篇《我的奶奶》的文章,且還入編《當代文摘》。但我仍感到意猶未盡,總想把奶奶教育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往事,再說說、再寫寫。
我出生于20世紀五十年代,父親有工作,在家時間少,母親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天天又忙又累,因此我出生后成長教育的事基本上都由我奶奶承擔。我奶奶雖然不識字,可怎樣為人處事的大道理她都懂?;貞浳业某砷L歷程,小時候奶奶常用善意的謊言、流傳多年的鄉間故事、諺語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我,至今我都難以忘懷。
在我剛懂事會自己端碗吃飯時,奶奶就開始教我飯桌上的規矩。一是不能用筷子敲碗,二是不能用舌頭舔碗,三是不能留飯根(鄧州話即碗里飯要吃完)。如不聽話,長大會向別人討飯吃。我見過討飯的人,手里常拿個棍子和要飯的碗,戰戰兢兢挨家討飯,狗在門前“汪、汪、汪”叫的情景。因我害怕長大要飯,害怕肚子餓,害怕被狗咬,所以很聽話,就照奶奶說的做。
奶奶很親我,小時候她無論到哪里都帶著我。奶奶當過貧農代表,去過縣城開過會,聽奶奶講在縣城開會時,有一個干部很有知識,看到像我那樣大的小孩很親切,還教了我一首兒歌“愛科學,愛勞動,手臉洗的干干凈”,小時奶奶常教我,到現在還能記住。
等年齡稍大一些,家里來客人我也能坐桌一塊吃飯時,奶奶又教我,客人不動筷,小孩不能先動,不要用筷子在盤里來回翻動,夾菜要先靠近自己這邊,吃飯不要有太大響聲,要坐有坐相,吃有吃相,這樣人家才會說你懂事有教養。
為了讓我知道嚴教子、孝老人,小時候奶奶還常給我講一些民間流傳的小故事教育我。至今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吃過晚飯,奶奶早已用火罐把被窩烤暖,讓我鉆進熱騰騰的被窩給我講的故事。
第一個是小孩偷針的故事。說的是很久以前,某村來了一個賣針賣線的貨郎擔,手里的撲郎鼓一敲響,擔子旁圍了很多大人和小孩看熱鬧,有一個兩三歲沒穿衣服的光屁股小孩也在其中。等到賣針賣線的貨郎擔走后,小孩回到家里給她媽媽一個針,她媽問兒子“針是從哪里來的?”光屁股小孩答:“針是我從貨郎擔那兒偷的”。她媽不但不批評自己的孩子,反而夸孩子有能耐,恁大點咋真能。后來她兒子長大后不但偷性沒改,還搶劫殺人被判了死刑,在執行死刑前他提出一個要求想見見他媽,當他媽見到兒子時,他兒子說:“媽,我明天就要上西天了,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你了,讓我像小時候一樣,再讓我吃口奶吧!”,他媽眼含淚花答應了兒子的最后一個愿望,當奶頭塞到兒子口中時,兒子竟一口咬掉了母親的乳頭,并大哭道:“媽呀,我小時候你為什么不好好教育我,因為你的嬌慣才讓我走到今天呀!”
第二個是推車棄母的故事。話說很久以前,在大山里有一個小村莊,一村民母親偏癱在床多年,其子見其母老不死是個累贅,便用一獨輪小車將母親放在車上,要把他媽推到山溝里拋棄。老太太的孫子跟在后面一路前行,當看到父親把小車和奶奶一塊扔到山溝里往回走時,老太太的孫子發話了,他不緊不慢地說:“爹,小車咋不推回來呢?等你老了我也還要用呢!”。其父忽然良心發現自己做了傷天害理的事,又把老母推回家中,養老送終!
我奶奶還常教我“能吃過天食,不要說過天話”,“人多不擼死,財多不擼散”的道理。說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們張家在唐坡街占了半條街,可以說是人丁興旺,忽啦一大群,都是張家人,號稱“八把刀”,遇事常說的一句話是“誰怕誰,不行拼死一個算了”,從來沒人敢惹。后家族有幾家逐漸衰落,到剛解放時張家已剩下沒幾戶了。奶奶常感嘆地對我說,做人一定要說話三思量,不能太狂妄!
奶奶雖然離我而去了,但她教育我成長的故事依然銘記在心間。這些故事隨著時光的流逝,在我的腦海里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