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我把讀書視為最愜意的事情,書之于我,幾乎成了須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
我與書結下不解之緣,是從小學五年級時開始的。當時因為需要到外婆家求學,除了課本什么也看不到,學校晚上又不布置什么作業,我從教自然的王天清老師那里找來一本《紅巖》,我便如饑似渴地讀起來。每每讀過一遍之后,我覺得自己不能沒有這本書,但當時又根本買不到這本書,我斷然決定:抄!便認認真真地從頭抄寫,甚至把書中的木刻插圖也一絲不茍地“影印”下來,但只抄了一部分,就無奈完璧歸趙了。
上中學時,我又讀了魯迅的一些小說、散文、雜文。而且都認真地做了筆記。盡管有不少地方,在當時還不甚了解,仍使我受益匪淺。
我深信“書猶藥也,可以醫愚”。更在后來的讀書生活中,逐漸加深了對這句話的認識。在書的汪洋大海中,我盡情地欣賞李白的瀟灑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韓愈的陽剛雄健,歐陽修的溫暖醇厚;我又盡意地領略王蒙的睿智幽默,蔣子龍的慷慨悲歌,王安憶的娓娓而談,張潔的哲理思索……
讀書,說樂亦樂,說苦亦苦。有時,會讓我覺得如飲甘霖,醍醐灌頂,心曠神怡;有時,會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愁悶不堪;有時,會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確乎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有時,又會在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下,又模糊地悟到了什么,雖不能言傳但可以意會,縱不可語達卻能夠神通。
書,能夠使我喜,使我悲,使我激動,使我憤怒,使我深沉,使我奔放。這是讀書人的精神生活,只有在讀書人之間才能交流和感應。非嗜書者,安能體驗個中滋味和情趣?
嗜書成癖,買書也有癮。進城上街,總要到書店一飽眼福,且又不忍心空手而歸。節衣縮食購《辭?!贰掇o源》,買《紅樓夢大辭典》。在菜籃子空空如也的情況下,只得借債償愿,方心安理得。三年五載不添新衣服也心甘情愿,粗茶淡飯也不計較。讀書人自有讀書人的嗜好、情操、企盼和追求。
嗜書成癖,惜書亦如命,我僅有的藏書,都保存得完好無缺,一塵不染。盡管是反復展讀之后,亦是嶄新如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盡管還未達到如此境界,卻也在報刊上發表了一些語不成文的方塊。
古人云:“窮理之要,必在讀書。”書給我們展示的林林總總的大千世界,書會給你人生的智慧和本領。讀書“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于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