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位深諳心理學的規勸者

2022-09-27 15:15:11 作者:李 林 來源:
分享到: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之約而作的一篇記文,范仲淹的玄孫范公偁所著《過庭錄》,有“范文正規滕子京”一文,道出了本人寫作的原委:滕子京負大才,為眾所嫉,自慶歷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

滕子京與范仲淹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一同考取進士,為“同年”,二人在做地方官時又曾共事。后來范仲淹主持西北邊務,對抗西夏入侵,推薦滕子京為邊防重鎮慶州的知州,兩人交誼甚深。據記載,滕子京請范仲淹作記時說:“山水非有樓觀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可見,滕子京是希望范仲淹的記文能夠讓岳陽樓價值持元。然而,范仲淹卻起脫了記山水觀文章的寫法,借此機會,規勸好友“不以物善,不以己悲”,并用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豁達襟懷與滕子京共勉,成就了文學史上傳誦千古的名篇。

從寫作對象來看,滕子京“憤郁頗見辭色”,被貶謫后內心充滿了委屈和不滿,而且還常常在言語之中表現出來,據說岳陽樓建成之時,滕子京對慶賀的人說“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慟數場!”這樣的表現不僅顯得有些格局偏狹,而且作為官場中人也容易授人以柄,遭到打擊。然而滕子京又“豪邁自負,罕受人言”,也就是說即便有人擔憂他的安危規勸他,他也聽不進去。對于這樣一位朋友,范仲淹可能是又愛惜又無奈,無時無刻不牽掛于心。

那么,范仲淹是如何達成規勸之效的呢?

贊揚政績與滕子京共情。文章開篇交代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然后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高度概括滕子京的政績,“謫守”之時,仍然做到“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可見滕子京不僅有才干,而且有情懷。試想,滕子京讀到“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時,滿腹委屈是不是被瞬間熨平?——范仲淹確實是我的朋友,他看到了我的努力,看到了我對國家、對百姓的一片赤誠!肯定滕子京“謫守”巴陵君的政績,是理解滕子京的委屈,贊揚滕子京的才華,開篇共情,為下面的規勸做好了感情鋪墊。

以自然山水促滕子京自省。文章從第二段開始,轉入寫洞庭湖,中國古代的文人在失意之時,往往會轉向自然山水,與自然對話,來撫慰自己在社會奔波中受傷的心靈。作者寫洞庭湖,極寫其遼闊:“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宏偉的氣勢令人不由得聯想到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這樣的語句,會令親身感受過洞庭湖遼闊的滕子京心胸頓開、情感奮發,暫時忘掉俗世煩惱。

三、四兩段分別描寫洞庭湖的陰晴景象,以及游人在陰晴中的不同情感,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時,離鄉之愁,憂讒畏譏之懼籠上心頭,悲傷不己;春風和暢、陽光明媚時,寵辱偕忘,歡樂暢快,喜氣洋洋。隨著范仲淹的生花妙筆,讀者的情感時而凄凄,時而歡愉,這樣的情感變奏曲似乎是范仲淹在對好友低語,人啊,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

用先賢圣哲作榜樣明確方向。當讀者還在悲喜交加的情感震蕩中不能自抑時,第五段筆鋒一轉,生發出一種更高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古仁人都有誰呢?可能是行吟澤畔赤誠向楚的屈原,可能是冰雪塞外牧羊決不屈膝的蘇武,可能是直言敢諫的魏征,亦可能是遭遇慶歷新政被貶黜仍傾力為國的范仲淹自己。作為好友,滕子京自然知道范仲淹在仕途中起伏跌宕的經歷,自然知道范仲淹從參知政事的高位跌落到鄧州,大志不得伸的痛楚。然而,范仲淹并沒有悲憤難抑而見于辭色,仍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在自己的位置上竭盡全力,“微其與人,吾誰與歸?”除了這樣的人,我和誰一道呢?滕子京,你如果真是我的朋友,就應該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信條,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胸懷天下,而不是糾纏于小我的得失。讀到此處,滕子京還能不醒悟嗎?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