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伴金蟬

2022-08-01 10:31:51 作者:趙成現 來源:
分享到:

這個夏季,中國大江南北滾滾熱浪,四大火爐一個比一個燒得旺。署名“已熱死”的中原閑人填詞曰:中原風光,千里清蒸,萬里紅燒。望河南內外,赤日炎炎;大河南北,熱浪濤濤。柏油馬路,可擺燒烤,欲與桑拿試比高。

于是,人們把熱歸結為氣候變暖。其實,哪年夏天不熱?那“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俗語不是今人歸結的吧;那“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朋友來借,不中不中”也算古語了吧;還有“六臘月不出門,賽如神仙”沒人不曉得吧。熱,是四季輪換的節奏,熱,是萬物生長的催化劑。一句“不冷不熱,五谷不結”是對冷熱最好的歸結。

對付酷暑,各地有各地的辦法:有用冰塊降溫的,有到山里避暑的,有到海邊玩水的……老家人對付酷暑是與金蟬搶時間。金蟬踏著節令鉆出地面,又隨著節令銷聲匿跡。夏至一到,“金蟬脫殼”變知了;立秋一來,知了隨即“噤若寒蟬”,短短四十五天恰逢酷暑連天;人們正是在這四十五天里與金蟬賽跑。

三伏天,窩在空調下一天的人們,太陽一落山,都想外出換換新鮮空氣。這時段,正好是金蟬露頭換衣的時間。古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今為金蟬還沒脫殼,將成為燒烤佳肴。

老家人大規模捕蟬,源于二十年前的楊樹經濟。當年一任父母官大力倡導發展楊樹經濟,七里河沿岸隨即名曰“萬畝楊樹林”,好像因此還招來省長參觀。不管楊樹經濟如何,三年后的夏天,萬畝楊樹林內數以萬計的鳴蟬響徹云霄。于是乎,七里河兩岸人民扛著竹竿,拎著手電,提著塑料瓶,全家出動——進楊樹林捕蟬。每天夜晚八、九點,楊樹林內燈光閃動,大呼小叫,大有鬼子進村之氣勢。

金蟬這小精靈,在地下潛伏四五年,靠吮吸樹木根部汁液而生長,成蟲后為躲避天敵選在落日后破土而出,經金蟬脫殼一節,再飛上樹頂鳴叫。不想,人們不待其脫殼,而囊括瓶中,成為美味。

捕蟬多年,人們發現,金蟬出土時間基本在晚上八點前后。因此,老家人總是早早吃過晚飯,約上左鄰右舍,七點半就朝河灘進發。去時,有說有笑,忘記酷熱、流汗;捕時,專心致志,生怕少看一眼,漏掉一個。如若汗水迷住眼睛,撩起已經濕透的衣服一抹,就繼續查找;即使口干舌燥,也舍不得離開。遇著熟人,就互相攀比誰的多,誰的少,然后又互相提醒,回家時別忘喊一聲。

八點半以后,第一輪出土的金蟬被逮光,渾身是汗的人們走出楊樹林歇息。奶奶喊孫子的,母親叫閨女的,長腔短調,好不熱鬧。不管收獲多少,大人小孩都有一種滿足感。

捕蟬的多,收購蟬的也不少。當晚就有人在楊樹林邊大喊大叫:“收知了——”第二天早上,街上擺攤收購的好幾家。最初幾年兩毛一個,而今漲到七八毛?;蛘呔褪侨諠u上升的價格督促人們年年下河捕蟬,但也有只圖消遣,去河邊轉轉,順便逮住幾個,自家打打牙祭,不圖賣錢。

你還不說,那些年,雖然種楊樹的收獲不咋地,但在酷暑中逮知了的人們卻收入不少。街上幾個成更半夜逮知了的,一夜竟然逮了上千只。有人估算,一個晚上,萬畝楊樹林里出的金蟬能換上萬元哩;一個夏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蟬,不是益蟲。它們在樹下咬斷樹根,使樹木得不到養分,樹就慢慢枯死。特別是最近兩年,干旱連天,河里楊樹已經寥寥無幾,捕蟬大軍也是漸漸減少。

不過,蟬也不會吊死在一棵樹上。楊樹少了,柳樹、楸樹、桃樹又成了它們的樂園。于是乎,三伏天,人們照樣到河里逮知了,照樣打發難熬的酷暑天。

三伏天,有金蟬陪伴,再難熬的酷暑,也在時光中消散。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