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的《曲終人在》,是一部在全黨深入反腐的背景下,表現社會各界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命運的長篇小說,讀后倍感新穎獨特,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扣人心弦。小說以形散神聚的結構,突出了鮮明深刻的主旨,成為其重要特色。
說它反腐,是因為刻畫了反腐敗斗爭中眾多的人物形象。主人公歐陽萬彤,由農家孩子成長為一省之長,是一個保持了初心使命的高級干部,他雖然結束了曲折而艱難的一生,但憂國憂民之心長存。正如臧克家《有的人》所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書名《曲終人在》的一個“在”字,就揭示了本書為清廉為民的共產黨人立傳的主題。小說還刻畫了幾個走向貪腐之路的反面形象:歐陽萬彤的前妻林薇、老鄉魏昌山和教育行業的祝陀。他們盡管身份不一,貪腐手段有別,貪腐數額差別很大,但共同點是在權錢這些糖彈面前經不起考驗。此外,或明或暗站在歐陽萬彤對立面的從造紙廠老板到帝豪公司總裁的簡謙延,曾與歐陽萬彤同一起工作過的省委班子重要成員秦成康,都為刻畫歐陽萬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敢于放棄輕松的小說創作方法,舍棄駕輕就熟的手段,不直接通過自己的視角觀察社會,參與或旁觀小說中人物經歷,還舍棄了將情感注入文字直接表明自己看法的機會,以一個局外人、采訪人和錄音整理者的身份鋪陳小說,設置環境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用26個采訪對象27人次的口頭訴說,構成小說的基本骨架。從結構上來說,傳統的步步推進的敘事方式,被起碼從表面看來是散亂的語言材料所代替,作者的這種改變,是他對自己高度自信的表現,是更高層次上的精心設計。首先,這種寫法跳出了傳統小說創作的窠臼,達到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純客觀”的記錄給人以更加真實的感覺。其次,每一個被采訪者的話,都聚焦于歐陽萬彤這個中心人物,使得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舍去了無關或關系不大的細枝末葉,筆墨更加集中。
26個采訪對象,有主人公的親人友人,有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還有一些是典型事件的親歷者。他們的訴說,既是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塑造核心人物——歐陽萬彤,也同樣在有意無意中展示自己的形象。小說的主體就是各人面對采訪的訴說,述說內容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性格和立場態度,活色生香,真實感人。在涉及不同采訪對象對同一事件的相同表述時,讀者可以得到佐證;如果表述有差別甚至完全相反,就能引發思考,追究產生差別的原因,從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把判斷真偽的權利交給每個讀者的作法,是對讀者最大的尊重。這是這部小說的獨特之處,是作者匠心獨運結構文章的成功嘗試。
大巧若拙,看似古樸笨拙的形式蘊含著諸多的“巧”。仔細品味《曲終人在》,還可以發現這部小說創作的一些巧妙之處。一是首尾的訃告、報道的巧妙安排。小說以一則簡短的訃告開篇,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時代,讓正文中發生的所有事件都打上了時代的印記,突出了小說題目中的“終”,給下文中的口述貼上了回憶的標簽。結尾的報道呼應了開頭的訃告,突出了小說題目中的“曲”。在親人和戴墨鏡口罩的男女的表現對比中,無比深刻地表現出歐陽萬彤雖然去世了,但因他而產生的愛與恨仍然存在,斗爭仍在繼續,突出了題目中的“在”。二是保險柜所藏物品的巧妙展示。歐陽萬彤的保險柜里存放著三件東西:一部曲,百鳥朝鳳,它成了歐陽萬彤追悼會上代替哀樂的曲子;一幅畫,歐陽萬彤的夢境圖;一封信,是歐陽萬彤的政敵寫給歐陽萬彤的。從蘊涵深意的角度說,小說的樣式本身就是一幅夢境孤雁圖,一曲特定的“百鳥朝鳳”。三是受訪對象的巧妙設置和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的巧妙鉤連。教授任一鳴是一個心憂天下的正直知識分子,他和歐陽萬彤的交往,反映了歐陽萬彤的精神世界;他回憶歐陽萬彤說過的話“雖理一屆政,但喚百年寧”,道出了歐陽萬彤的使命感;賴傳東和夏兆豐是歐陽萬彤解決農民工子弟上學難和環境污染問題的親歷者和見證人;魏昌生作為一個貪腐分子的代表,他的現身說法,具有相當的警示作用,歐陽萬彤的外甥顏飛的話,體現了歐陽萬彤對后代的教育和影響,同時還對魏昌生的腐化生活起到了見證作用;原演員尹菁菁的話則還原了所謂桃色事件的真相。諸多采訪對象的話互相交叉印證,使本書形成了既豐富多彩又完整統一的社會畫卷。四是一些特定細節的巧妙鋪陳。作者把人物塑造融于采訪對象的談話之中,如常小韞救歐陽萬彤,成了他們后續接觸的起因;她成為省長夫人后的細微變化,足以成為人們拒腐防變的警鐘。
讀新穎獨特的《曲終人在》,愿歐陽萬彤那樣的初心長在,拒腐防變的警鐘長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