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六七十年代,雨水豐沛,地下水源充足。雖然較為貧困,環境卻是十分“綠色”的。河流雖多,但很干凈。十河九塘都是清水盈盈,河塘的水清澈見底,水面波光粼粼,煙波浩淼。無數的小蝌蚪在小草旁休息。幾只小魚在荷葉底下快活地游來游去,和小伙伴在“捉迷藏”。幾只蜻蜓在水面上飛來飛去。還有幾只小黑鴨在玩耍追逐嬉戲,它們開開心心的,有時還伸長脖子“嘎嘎”的唱上一曲。青蛙蹲在荷葉上,唱著那動人的歌曲。盛夏時節,河塘里的紅白荷花鑲嵌在碧綠的荷葉中,荷葉滴翠,荷花沁芳,散發出醉人的清香,荷花隨著微風搖曵,構筑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很多河塘環繞村周圍,就像現在的江南水鄉。
在河塘岸邊幾棵柳樹綠意蔥蘢,雖然驕陽似火,但那里可以稱得上是綠樹成蔭。中午吃過午飯,大人小孩圍坐聚集在綠樹掩映、風景如畫的柳樹下休閑納涼。人們打牌、聊天,還有的大人回憶起當年父母那苦難的歲月和艱難的生活之路,就禁不住潸然淚下。涼風習習,好不愜意。有的困倦了,身體底下鋪著一條舊衣服,就天當房,地當床酣然大睡??傊?,河邊的柳樹下,那就是人們聚會的“大會場”,它不僅可以給人們提供休閑納涼的場所,而且可以平靜人們因天氣炎熱而煩躁的心情。
夏天天氣高溫酷暑,農村有句俗語,熱六月漚七月不熱不冷到八月,特別是到了小暑加大暑的農歷七月,那真叫“赤日炎炎似火燒,上蒸下煮實難熬”,天氣是“高燒不退”。在沒有空調、電扇等家用電器降溫的情況下,我們門前的河塘便成了男女老少的樂園和水上世界。吃過午飯或晚飯,大家不約而同來到家門口天然的澡堂洗澡。家門口的河塘大約有10多畝的面積,由于水域遼闊、河水清澈,不僅本生產隊的人來洗澡,也吸引著附近鄰隊的大人和小孩來河里洗澡。成人們穿條短褲、小孩們光著屁股便撲嗵撲嗵地跳進水里。大人們幾個人在水里聚在一起,在胡侃的同時,蹲在水里享受河水帶給的清涼。孩子們則不然,在水里游來游去,胡亂撲騰玩耍,還來個憋死人、打撲騰、扎猛子、漂死人、手掌擊水打水仗等,半小時左右,愜意夠了,然后回家。當時的我們經常在河里學習游泳的技能,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游泳本領,所以大人們對我們下河洗澡并不進行管束,那個時候也很少聽到小孩溺水的事。
近幾年,農村河塘污染嚴重,大多數的河塘都飄浮著叫作長棉的微生物,把清盈的河水都覆蓋起來,遠遠看去,水面上像是鋪了一層綠植被。別說下河洗澡,就連人們洗個衣服也避而遠之。當年,人們從地里收工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赤腳坐在河邊的小石板上,不僅洗去汗漬,而且讓清涼的河水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該吃飯了,人們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家中。
夏日下河洗澡,它承載了五、六十年代多少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