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豐縣城北有一條河,自縣城西北繞縣城東南流過,這就是聞名遐邇、在寶豐老幼皆知的凈腸河。
一條河流為什么會取這樣一個離奇古怪的名字?原來凈腸河的得名與東漢名將、鄧州人賈復緊密相連,這其中還有一個悲壯的傳說呢。
相傳,在1900多年前,東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后,南方郾王未平,光武帝想除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完成疆土統一霸業。
這一日,劉秀召來文臣武將商議軍機事宜,明言決心要平滅郾王。在籌劃如何與郾王開戰,有誰掛帥之時,將軍們面面相覷,只因眾將軍都知道郾王手下有個武將王陵武功超強,驍勇善戰,著實是個提起名字就令人生畏的主,就這樣,空氣凝固了許久,也沒人敢站出來領兵出戰。劉秀見狀,嘴上不說,心中也是十分的不悅。正在這尷尬之時,執金吾賈復打破了沉悶局面,主動站出來請求領兵出征。
劉秀轉怒為喜,高興地說:“執金吾去討平反賊,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于是賈復領旨而去。
賈復親率官兵夜宿曉行,不幾日就來到潁川郡,選擇一處依山傍水之地安營扎寨,隨后令官兵連夜筑起土城,以備戰略防御之用。據說這就是寶豐縣城墻的起源。
不久,郾王得到賈復率兵駐扎寶豐的消息,就命手下大將王陵掛帥,前來寶豐找賈復挑戰。這一日,敵對雙方在寶豐縣城東北一座山嶺上相遇,王陵與賈復交馬相戰。賈復十分驍勇,王陵槍法不凡,兩將你來我往,從早晨戰到過午,從嶺上殺到河邊,也沒能分出勝負。百密一疏,賈復一招不慎被王陵一槍戳破肚皮,瞬時賈復的腸子流了出來。
王陵見狀,以為賈復已經死去,就勒馬北去,尋得一空地人馬歇息。
賈復一陣昏迷過后,重新振奮精神,用手拖著腸子,放在河流中清洗干凈后,重新裝進肚子。此時恰巧遇到一婦女在河邊洗衣,那婦女深為賈復的英勇所折服,掏出針線為賈復肚皮上被挑破的傷口進行了縫合。
賈復傷口被縫合后,翻身躍上戰馬,尋找王陵再戰。在城北一土嶺邊見王陵人馬正在休息,賈復手起刀落,將王陵首級斬下。賈復回城后,因傷勢過重,沒過幾天也死去了。
光武帝劉秀得知后,親自到寶豐祭奠,將賈復埋葬在城西南,并在城西北建祠供奉,俗稱賈復廟。
當地的百姓為紀念賈復,就把他曾經洗過腸子的河段稱為凈腸河,并在寶豐縣人民路建有漢闕,晶瑩剔透的瓷畫賈復像成為寶豐縣的標志性景觀。
賈復(生年不詳-55年),字君文,鄧州冠軍村人,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第三位。賈復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眾加入綠林軍,歸順劉秀后,隨其擊信都、攻邯鄣、戰真定、破鄴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戰功赫赫。建武三年(27年),賈復出任左將軍,建武十三年(37年),定封膠東侯,食邑六縣,建武三十一年(5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