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不逢時,時不與我”來形容阿強也許有些不公。阿強出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時,由于姊妹弟兄比較多,阿強家的生活條件十分困難。阿強家平時基本上沒有吃過肉和雞蛋之類,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有點腥葷的餃子,有時甚至靠吃野菜度日。自打記事起,阿強就沒有添過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們穿舊了、破了的衣服,縫縫補補、由大改小,才成了他的所謂的“新衣服”。在那個年代,生活在姊妹弟兄比較多的家庭,阿強被家人打罵、歧視和“忽略”是常有的事。然而,有一件事使阿強至今難以忘懷、刻骨銘心。每每提及此事,都會使阿強不堪回首,傷心落淚。
事情發生在二十世紀七十時代的一個夏天。
這天,天氣晴朗,艷陽高照。阿強的大姐夫、姐姐帶著三歲的小外甥回家省親。阿強大姐的婆家是市民戶口,父親是國家干部,母親是中學教師,生活條件比較殷實,家庭比較富裕。阿強的父母看到女婿帶著厚禮來走親戚,感到十分風光、有面子,招待女婿的規格自然要上一個檔次。上午,阿強的父親特意去十余里之外的街上買來了肉、菜,還去商店里灌了幾斤純糧食散酒。阿強的姐夫看到岳父母家傾其所有,熱情招待他們,自然非常高興,得意、自在之情溢于言表。
這天,正好阿強家在村東邊的麥場上曬糧食。為了防止別人家的牲口來吃他家曬的糧食,必須要有一個人去看護。阿強心里明白,哥哥、姐姐都在生產隊里干活,“掙工分”養家,沒時間去干這事;弟弟、妹妹們都還小,無法勝任這件事。于是,“看場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也就順理成章的落在了阿強的肩上。
過去,由于儲存條件落后、簡陋,農民們收獲了小麥,需要多次翻曬,最后密封在幾個土缸里,才算萬事大吉。
“看場子”這事看起來容易,其實并不簡單。阿強的主要任務是,既要防止誰家的牲口來吃他家的小麥,還要定時或不定時的把小麥翻上幾遍,這樣才能把小麥曬透、曬干。
夏天的午后,太陽火辣辣的,大地象蒸籠一樣。阿強熱得十分難受,又渴又餓,但又沒辦法脫身,只好痛苦地忍受著。這時,有一個鄰居過來了,阿強說了很多好話,人家才答應幫他看一會兒,他要去趟廁所,并順便去鄰居家喝點涼水,解解渴。
就這樣,也不知道過去了多長時間,阿強的二姐終于吃罷飯來了,她說,你餓了吧,快回去吃飯吧,我把麥子收拾收拾。
回到家里,阿強看到大姐、姐夫他們已經走了,桌子上收拾的干干凈凈。阿強到灶火(廚房)一看,鍋里什么也沒有,連碗也刷過了。阿強怒氣沖沖的問家人,你們咋不給我留一點飯呢?家人們好像沒有發生什么事一樣,好像沒有阿強這個人存在一樣,沒有人關心、搭理他,也沒有人說句歉意的話。面對家人的冷漠,阿強非常生氣,一把抓住幾個碗砸在了墻上,哭著哭著跑到他住的地方去了。
看到了這一幕,阿強的母親非常尷尬,她走到床邊安慰阿強說,今天上午只顧忙著招待你姐姐他們,忘了給你送飯,我現在就給你做去。阿強委屈到了極點,竟一聲沒吭,甚至連看也沒看他母親一眼。
不大一會兒,阿強的母親把飯做好,端到了阿強的床邊,細聲細語的說道:“阿強,起來吃飯吧,別哭壞了身子,都是媽不好。” 阿強賭氣的翻了個身,臉朝里面,沒有搭理他的母親,也沒有心思去吃飯,只是一個勁地哭,這時,阿強母親也哭了。
接下來,阿強一天都沒有吃飯,一直睡在床上,想一陣、哭一陣,哭累了,竟然睡著了,醒了以后繼續哭。
再后來,阿強大病了一場,差點丟了性命。
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阿強拿著錄取通知書,在村里轉了一圈。阿強把他考上大學的消息告訴了村子里所有的人,他要讓村里所有人知道,我阿強不應該是被忽略的人,我要用事實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村里的人對阿強豎起了大拇指,村子里大人和小孩對阿強刮目相看了。
第二天,阿強的大姐姐和姐夫帶著豐厚的禮物前來祝賀阿強考上名牌大學。這天,阿強喝了很多酒、說了很多話,但是阿強說的最多的話仍然是耿耿于懷那個物資匱乏的艱苦時代和家庭成員對阿強的不應有的忽略……
若干年后,阿強大學畢業,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遇到了貌若天仙的妻子,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每當回憶起三十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件事,阿強都是感慨萬千,淚流滿面。他在日記中寫道:“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家人之間多一分關愛,多一分包容,家庭就多一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