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這部包括序幕和尾聲在內共102個小節、長約24萬字的扶貧題材小說,是我用105天的時間完成的。
105天里,除因幾件實在錯不開、推不掉的事情耽誤3天外,其余102天,每天完成一節2000多字,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在這102天里,我每天的寫作時間都在三到四個小時,有時候下鄉坐在車內,有時候夜晚坐在床上,雖然很困很累,但仍咬牙堅持著必須完成當天的任務(實在不能用電腦時就在手機上扣字)。我想趁熱打鐵,我想一氣呵成,我不想因為一點事情而岔開思路,我不想因為一點事情而耽誤進度。
很多時候,也有偷懶的思想跳出來作怪,畢竟我也很想像周圍的人那樣輕松過活,畢竟我也很想像周圍的人那樣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每當這時我就問自己:今天你餓到了嗎?今天你凍到了嗎?回答:沒有!又問:既然沒有餓到,沒有凍到,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寫作呢?于是,便又繼續咬牙伏案,堅持著寫下去了。
因為在童年、少年時代受過遠超同齡人的許多苦難,所以我特別珍惜今天的安穩工作和平靜生活,也特別愿意為這份工作這份生活付出我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這既是我的座右銘,也是我多年來始終不渝、矢志不移遵守的信條鐵律。
大約從三十歲上起,我便養成了天天讀書(為此每年都要花費幾百元甚至數千元的書費)、看劇,然后再埋頭寫作的習慣,平均每天都要花費三到四個小時的時間。張藝謀在《滿城盡帶黃金甲》里用活色生香的畫面向觀眾證明:……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向張藝謀學習,時間都是在飯間、睡前甚至廁所里擠出來的。
據說,莫言創作《生死疲勞》,每天的進度都在萬字左右。我不是莫言那樣的大家,我只是默默無聞的“爬蟲”;但野百合也有春天,小螞蟻也有夢想,我也想試著挑戰一下自我,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潛力,有多大的爆發力。
這挑戰的結果,便是每天2000來字的進度,便是這部扶貧題材小說的面世。通過這次挑戰,我的結論是:如果沒有俗事煩擾,如果身體狀況允可,每天寫上4000來字還是蠻有把握的,更大部頭的小說還是可以誕生的。
然而,人生在世,即便身體狀況允可,誰又能天天沒有俗事煩擾呢?
何況,我又多年來一直忍著失眠造成的種種痛苦!
小說寫的是共產黨員、扶貧工作隊員溫潤和白佳倫受命進村入戶,幫助一位名叫王二盟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故事。
故事的基本情節是這樣的: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時刻,禾襄市委機關干部溫潤受命擔任駐村書記,帶領商務局工作人員白佳倫進駐水源鎮大陂村開展扶貧工作。在大陂村,溫潤和白佳倫遇到了貧困戶中的釘子戶——王二盟。
王二盟者,何許人也?
大陂村扶貧專干劉功成對他的評價是:懶漢二流子,爛泥扶不上墻的貨色,公雞中的戰斗機,貧困戶中的釘子戶……
大陂村村支書李前重對他下的結論是: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
大陂村村干部老宋對他的看法是:賣油的不拿葫蘆瓢——沒汁(治)了……
大陂村普通村民對他的評價則是:懶漢二流子,一灘扶不上墻的爛泥罷了……
王二盟本人則公開在自家院門兩側貼上對聯:懶出新境界 貧到新高度;公開在村民面前唱出自己的座右銘:我就是懶漢,我就是懶漢;懶漢沒志不脫貧,你能把我腫么辦?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溫潤和白佳倫又是自費幫助王二盟維修房屋,又是放棄節假日給王二盟舉辦生日晚會,總之是口舌費盡,招數用盡,既反復勸解又悉心幫扶,既扶其“志”又扶其“智”;可王二盟卻始終刀槍不入,油鹽不進,誓把貧困戶的帽子戴到最后。
面對失敗,面對挫折,溫潤和白佳倫決不泄氣決不灰心,發揚共產黨員“愈挫愈勇”的精神,誓把幫扶工作進行到底。
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終于,一段既曲折離奇又合情合理的幕后故事被揭開了。
原來,王二盟雖然被評為貧困戶,表面看似整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其實卻在暗地里從事著女性內衣的鉆研和設計工作,出于種種原因,他不得不采用這種方式來騙過村人和幫扶隊員們的眼睛……
最終,王二盟設計的內衣式樣在國際大賽中獲獎,不但贏得了愛情,實現了脫貧,而且更為大陂村招到了商引到了資。
故事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