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閣無處不春風

2020-08-21 11:40:12 作者:王 霞 來源:
分享到: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在原鄧縣一中讀書,校園就建在花州書院的遺址上。

那時候沒有感受到高考的壓力,學校生活過得悠閑愜意。放學的時候,總愛與幾個同道的女生,登上城墻最高處一個光禿禿的土臺子,目力所及,眼前低矮的民房鱗次櫛比,夕陽的光輝涂在福勝寺塔頂上,襯托得西北邊的天空莊嚴、肅穆。屋頂的炊煙已漸次升起,沒有車馬的喧囂,沒有擁擠的人群,幾個無憂無慮的少女,沿著城墻上的小路,踏歌而行,像小鳥飛入叢林,無憂無慮。

多年以后才知道,當年我們經常玩耍的“土臺子”是春風閣的遺址。從北宋慶歷五年的公元1045年開始,范仲淹知鄧整修百花洲,增修春風閣,到2004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其間朝代更迭,天災人禍,屢圮屢建,前赴后繼,已歷經千年時光。

太平盛世修筑亭臺樓閣,是古代的風尚。意在體察民意,敦化風氣,惠及民生。閣名春風,代表了宋代飽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士大夫階層的治國理念和政治追求:不能以嚴刑峻法治理一個地方,要如慈母愛子,如春風養萬物,以德教化子民。古人認為東南為巽,“宜高聳秀麗,不宜空缺破碎”,“閣之興廢,關文運之盛衰”,“如叢臺崩而劍客鮮,易水涸而慷慨悲歌之士亦與之俱澌滅已”,春風閣建起后的第二年,鄧州人賈黯就新晉狀元,范公之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姑蘇人去三千里,宛鄧惠沾百萬家。”宋代是我國文化最繁榮的朝代,大批文人走向了時代的前臺,施展他們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范仲淹在慶歷新政失敗后,以資政殿學士身份來鄧赴任,中原溫潤的空氣、淳樸的民風、肥沃的土地,撫慰了一顆傷痕累累的心。遠離政治中心,疲憊的靈魂有了暫時的棲息地。“庭中無事吏歸早,野外有歌民意豐”,公務之余,登高望遠,以文會友,詩詞唱和,泛舟夜歌,鄧州一時間成了宛南勝地,“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名揚天下。”

范公知鄧三年,穰鄧大地仿佛第一次被世紀的陽光照耀,一連串閃光的名字,如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那個歷史時期。春天百花爭艷,夏季菡萏映日,冬日白雪蒼松,豐饒的土地,美麗的風景,志同道合的友情,足以安撫每一個雄心勃勃的靈魂。他們醉歌放舟,高閣吟嘯,揮毫潑墨,樂而忘返。宰相張士遜、新科狀元賈黯、和范公同時遭貶的宰相晏殊、光華知軍李簡夫、名士王洙、張燾等,他們的詩詞歌賦穿越歲月的風塵,被嵌進歷史。

登上春風閣,尋找著詩詞里的樓閣勝景,恍然穿越了時代,和古人一起詩酒雅會,醉臥樓臺。范公著一身白袷長衫,神采飄逸、冉冉而來。他身后白繭紙上的《岳陽樓記》墨跡未干,墨香還飄蕩在醉人的空氣中。文字的魔力,讓大氣磅礴的千古華章,長出了靈性,賦予了它們不朽的生命力,它超越時代,長盛不衰。而鄧州這個默默無聞的古老縣城,也走向了歷史的巔峰,盛況空前絕后。

范公知鄧“政平訟里,澤溥鄧人”“求民疾于一方,分國憂于千里”“但愿天下樂,一若樽前身,長戴堯舜主,盡作羲黃民”,他希望人民永遠生活在堯舜盛世,享受太平之樂。無論哪朝的執政者,都希望江山永固,無論哪任官員都希望贏得范公一樣的聲譽,無論哪朝的黎民百姓都盼望著有這樣的好官,這就是民心所向,也是范公憂樂精神不朽的實質。亭臺樓榭本是酒足飯飽后登高賞游的地方,古往今來多少名貴園林倒塌毀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春風閣歷經近十個世紀的滄桑屹立不倒,其實就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是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死的文化傳承。沒有了文化、沒有了歷史,任何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筑,都是沒有生命的,它就是一座混凝土的堆砌物,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轟然倒塌,成為一堆建筑垃圾。

春風閣以特有的文化符號,宣示著與自然的分庭抗禮。歷朝歷代的繼任者不約而同,以自己的方式和失去的時光對峙,像一場接力賽,樂此不疲。實體的木質腐爛了、毀棄了,它已經不再是刀砍斧鑿冰冷的建筑物,而具有了水的柔韌性,有了生命的溫度,它生而滅、滅而生,與千年的時光血脈相連、骨肉相親,它所承載的時光已經消失,變成了用秦磚漢瓦,雕梁畫棟構筑起的一種精神的高閣。這更像是一個哲學的命題,“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時間的長河里,所有的建筑都是易碎品,都不可再生,只有思想之光,能從時間的禁錮中逃亡,洞穿漫漫長夜,變得浩渺無邊。

九百七十五年的時光轉眼一瞬。我當年站立的土臺子,現在巍然高聳著氣勢恢宏、頗有江南園林風格的樓閣式建筑,這個高達十五米的樓閣,已經成了鄧州市標志性的建筑物,屹立在城區東南方。它所具有的象征意義和范公的憂樂精神,正穿越千年的時光,激勵著一代代的文人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后樂,這也是時代留給我們后人的不朽遺產。春風浩蕩,精神永存。?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