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天 里

2020-04-01 23:24:41 作者:滕躍堂 來源:
分享到:
城市解封,被疫情隔離在家好久,終于有機會走出家門,外面早已春風撲面,桃紅柳綠。仍不敢大意,戴好口罩,緩步走出小區,沿穰城路向南,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抖掉一身的慵懶和倦怠,感覺真好!五十多天蝸居在家,足不出戶,感覺整個人好像被拋棄,人生了無生趣,多么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呀!

思緒還停留在過去,人已走到梁莊口小公園,我從中間的甬道步入,滿眼綠意,道路兩側一簇簇的馬蹄金青翠欲滴,真想躺下去染一身春色,卻害怕破壞了一片和諧和寧靜。公園內常綠植被居多,廣玉蘭樹和塔松錯落有致,一年四季吐綠納翠,惹人喜愛。放眼望去,一叢叢石楠火紅耀眼,紫葉李一樹梨花,紫荊花串串馨香,護城河兩岸楊柳依依,柔枝垂地,柳絮迎風飛舞,綠了河水,醉了游人。

疫情尚未真正解除,小公園里沒有了往日的喧囂,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大都全副武裝,口罩封口,在公園的長凳或草地上或躺或坐。我見狀也不停留,邊走邊看園內的宣傳牌,一一讀下去,意興闌珊。鄧州古八景:紅崖勝概,竹洞禪關,湍水漁舟,六門返照,鐵祠春煙,花洲霖雨,金山浮翠和禹廟晴嵐。古八景中花洲霖雨為八景之首,花洲書院建于北宋慶歷年間,范公知鄧,賦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精神永存?;ㄖ迺旱拿麣怆m不如全國四大書院,但范公在鄧興辦書院,設館授學,使鄧州文風興盛,至今不衰。聞名全國的南陽作家群,鄧州籍的作家貢獻不小,以姚雪垠、韓作黎、李孟巖、周學忠、周熠和新銳作家周大新為代表的新老作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鄧州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與梁莊廣場和小公園隔河相望的,就是鄧州市政府精心打造的4A級景區花洲書院,每年春節前后是書院的旅游旺季,游人如織,各地的游客紛紛慕名而來。隔河望去,院區內雖然花團錦簇,亭臺樓閣,卻不見游人,因疫情影響花洲書院仍未開放。“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遙想當年覽秀亭和花洲書院就在鄧縣老一高(如今的花洲實驗高中)院內,一個小亭子,一潭池水,都靈氣十足,文風學風日盛。

沿花洲書院外的護城河一路向北,在烈士陵園西南的一段殘缺的城墻上立著一塊石碑,上刻“突破口”幾個大字。這是1948年桐柏軍分區解放軍攻打鄧縣時留下的痕跡,電影《小花》中的趙永生就是當年的攻城勇士,“妹妹找哥淚花流,不見哥哥心憂愁”的歌聲縈繞在耳邊,久久不散,書寫著古城一段英雄的歷史。

享受久違的陽光,感受歲月靜好。行走中,頓覺心曠神怡,長時間困守在家的郁悶之氣早已蕩然無存。我早就渴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就在小城實現吧。我來到鄧州濕地公園,湍河濕地,空氣清新,是市民休閑健身之所在。湍河像一條玉帶,纏繞在古城的周圍,一路蜿蜒南去。湍河發源于內鄉縣翼望山,自北向南流經內鄉,鄧州和新野三縣,至新野城郊鄉湍口村,注入白河。如今鄧州市修建了橡膠壩提升水位,水流湍急。經過治理,水質向好,野鴨在水中游弋嬉戲,留鳥和候鳥隨季節遷徙和停留,四季鳥聲不斷,嘰喳鳴叫,惹人憐愛。

濕地公園內湍河邊已有不少垂釣者,他們架起魚竿急不可耐地享受垂釣的樂趣,河邊和公園內大人和小孩健身游玩的不少,不時有戴紅袖章的園區工作人員用高音喇叭提醒人們:自覺佩戴口罩,違者罰款。我漫無目的地在公園內四處溜達,綠樹掩映,花草爭艷,兩處運動場地大門緊鎖,以往的日子,打籃球、羽毛球和跳舞的人很多,疫情使人們放慢了生活節奏。

從湍河濕地公園到編外雷鋒團展覽館,因為鄧州有一個編外雷鋒團而名揚全國,曾上過央視。如今,這里成為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家長和青少年學生經常光顧的地方,雷鋒精神在鄧州大地生根發芽,一代又一代人傳承接力。

不知不覺,天已黃昏,附近的彩虹橋華燈初上,流光溢彩,如夢如幻,古城的夜色也是如此美好,讓人留戀。春日里,暢游鄧州古城,如捧讀一本厚重的大書,細細品讀,回味無窮。

在鄧州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我親眼見證了鄧州發展的突飛猛進,城市框架越拉越大,交通四通八達,公路、鐵路和高鐵交錯縱橫,城市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古城鄧州正以博大包容的胸懷和靚麗迷人的姿態,喜迎八方賓朋。?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