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農歷九月的張樓鄉吳集村,丹桂飄香、倉滿廩實,碧波倒映著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如詩如畫。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吳集村,處處展現著“五星”支部創建所結出的累累碩果。
按照省、南陽市及我市創建“五星”支部引領鄉村治理工作部署要求,張樓鄉把“五星”支部創建作為建強基層堡壘的有力抓手、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激發基層活力的關鍵舉措,明確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的思路,確定吳集村為全鄉“五星”支部創建工作先行示范村。
規劃先行統籌謀劃
該鄉多次邀請省、市專家學者到吳集村實地調研、座談交流,聘請省級專業設計機構,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村情實際和黨員群眾意愿,在空間結構上按照“一廊、一帶、七片區和十點”進行了高標準設計規劃,將吳集村打造成為品味民俗文化、感受生態魅力、游覽傳統古村、體驗鄉土生活的文旅休閑驛站。
據了解,規劃項目建成后,吳集村將打造成為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農產品加工銷售、文化傳播等為一體的鄉村文旅休閑驛站。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以上,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達5000萬元以上,實現群眾致富、集體增收和企業增效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多方協作協同推進
圍繞“生態宜居星”,聚力環境整治,全面提升人居環境。以開展“六清”、治理“六亂”為重點,吳集村深入推進廁所革命、糞污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美化提升等工作,目前全村衛生廁所占比達95%以上,已建污水處理廠1座、大三格化糞池4處,拆除危房20余座60余間,種植樹木等1000余棵,鋪設草坪5000余平方米,徹底清除村莊周邊、道路兩側、生產生活垃圾,實行“門前三包”,積極引導群眾美化庭院及周邊環境,爭創“五美庭院”,基本實現“三無一規范一眼凈”。
圍繞“產業興旺星”,聚焦“一村一品”,做大做強鄉村旅游。該村發展規模經營和特色種養殖,依托村級合作社,通過企業承包、群眾互換、聯耕聯種、跨村聯建等方式,規劃建設開心農場34畝,用于租賃給城區市民種植生態蔬菜。同時計劃建設25個溫室大棚,目前已建成18個,統一租賃給社會公司種植火龍果、草莓、無花果、車厘子等特色水果。動員鄉賢回歸,帶動群眾就業。創業青年文亞雙,在鄉村兩級號召下從外地回村創辦了雙星玩具廠,近年來已經帶動1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二期項目正在進行中,建成后預計再增加近百個就業崗位。盤活集體資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吳集村注冊成立穰吳麗村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經營。村級光伏產業年收入15萬元左右,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年收入12萬元。已建成明清仿古四合院民宿三座,通過租賃給社會公司經營,年收入租金6萬元。
圍繞“支部過硬星”,匯集民心民智,推動干群同心同向。吳集村充分發揮村支“兩委”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從關心群眾的日常生活做起,對涉及面廣、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工作,堅持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集聚村“兩委”智慧,發動黨員參與,保障群眾民主權利。通過“三會一課”、村民代表會、幫扶幫教等多種形式向群眾講解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并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九九尊老敬老文化節”等系列活動,講解本村發展思路方向,提振群眾克服困難、發展致富的信心與決心,激發群眾的奮斗精神和發展愿望,切實讓群眾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
爭取項目扎實創建
“五星”支部創建號角已經吹響,該鄉按照規劃標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整合政策資金,將黃渠河升級改造納入專項債項目,提升沿河生態綠化;協調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盡快批復,用于提升吳集村道路整修、污水管網鋪設、照明設施安裝、房屋立面改造等,全面提升村莊美化、綠化、亮化水平;放大歷史文化優勢,積極創建“國家傳統村落”,進一步提升吳集村知名度,一步一個腳印,將藍圖變為現實。
“張樓鄉將充分發揮吳集村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真正把吳集村打造成看得見鄉愁、望得見綠水、聞得見花香、留得住游人的鄉村文旅休閑驛站、近郊旅游‘打卡地’、‘五星’支部創建橋頭堡,示范帶動、以點帶面,以‘五星’支部創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該鄉黨委書記楊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