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觀照下的鄧州人文精神

2022-11-29 14:50:06 作者:王林森 來源:
分享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極簡之言,卻是古今君子的寫照。中國的君子文化歷久彌新,武漢科技大學教授、鄧州鄉賢孫君恒多年來致力于君子文化的研究和傳播。2013年成功申請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先秦七子君子觀研究”,于2019年在武漢組織召開了全國君子文化研討會,并將120多名代表研討內容整理匯編成《君子文化論文集》。日前又推出歷八度寒暑打磨的學術專著《中國先秦七子君子觀研究》。

《先秦七子君子觀研究》從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和韓非等為核心人物的君子文化內涵、溯源、情懷、海外影響、當下借鑒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分析借鑒,融入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使君子人格進一步與中國人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的當代君子精神價值觀。

孫君恒教授生長于鄧州,穰原厚重的鄉土文化是其走進名校前重要的精神乳汁。集中體現鄧州人文精神“精、氣、神”的圣賢文化中的君子情懷、將相文化中的君子操守,對其思想影響是必然的。我們就以中國的君子文化這一面鏡子,來觀照鄧州人文精神所彰顯的君子風范——

鄧州人文精神的內核元素之君子精神蘊于圣賢文化與將相文化及其他優秀文化之中。出生于鄧州的醫圣張仲景在其醫學理論和實踐中體現的高尚醫德,彰顯其胸懷天下黎民蒼生的大醫君子情懷。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作于鄧境的《次鄧州界》等詩篇袒露其對國家社稷和鄧州的赤子之情??軠屎桶侵袊习傩兆馂榍嗵斓娜松窈弦坏娜宋?。他知鄧時間不長,但“所得俸祿惟務施予,治郡一以寬慈待民,民甚德之。”范仲淹知鄧,“憂樂精神”結晶于斯。1531年鄧州知州張定修建三君子祠,祀韓愈、寇準、范仲淹三位君子。鄧州一圣三賢所形成的圣賢文化氛圍,其精神所蘊含“修齊治平、出將入相、心系蒼生、安邦治國”的君子情懷,在孫君恒教授的著作與學術追求中得到了弘揚。

我們還能從鐵鉉、張巡和李賢三位將相古代君子人格美中,看到鄧州人質樸高尚的人性所閃耀出的光輝。張巡在安史之亂中固守睢陽孤城,“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明代鐵鉉“靖難”之役中堅守濟南,城破被執。朱棣令其面北一顧,終不可得。1574年南陽知府霍維藎、知縣成遜于府西關建二忠祠,祀張巡、鐵鉉二公;1719年鄧州知州陳大年移建鐵公祠于大東關, 并祀張巡于左,匾曰“二忠”,贊曰:“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明賢相李賢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務;引導支持英宗廢除人殉制度,放還眾宮女;奏請擴建北京國子監等,受到朝野稱頌。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北京九壇八廟的歷代帝王廟中配享的各朝功臣79人中,就有李賢和張巡。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傳承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君子人格,在從鄧州走出的圣賢將相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進程中,得到發揚光大;一代又一代穰原驕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也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君子精神。孫君恒教授飽學中外,鄧州以君子情懷、君子精神為內核衍生的君子文化對其君子情思、學術追求有基石之作用,是其把君子精神、君子文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弘揚的內在不竭原動力。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