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從天上垂降,一點都不虛夸。
百尺之樓即可手摘星辰,源頭是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約古宗列盆地,平均海拔4800米,相當于144棟百尺高樓豎疊一起,不是天上又是什么。
既是從天垂降,自然不凡,一經瀉出,您便如無韁之馬,鬃鬐高揚,四蹄御風,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疆域自由馳騁。“嗒,嗒,嗒嗒——”,一沖,一頂,一撞,一折,一拐,蹄腳踏過,一個碩大無比的“幾”字,立馬生動形象、立體鮮明地呈現出來。記得當年將軍曹霸給唐玄宗天馬“玉花驄”畫像一蹴而就,杜子美感喟不已:“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兩相較之,您與那“玉花驄”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縱然挾風踏云,疾似閃電,氣勢可碾壓一切,還是遇到了阻礙。這一點也不奇怪。這個世界總是不忘設置重重“路障”,讓萬物經受考驗。就在您奔騰至四川若爾蓋草原的唐克鄉時,重巒疊嶂的川北大山攔下了您,可您沒有止步,此路不通,另覓它徑,奔流到海的夙愿誓不罷休。只見您擺出“U”形身姿,仿佛繩鞭似地一抖,來了個180度大拐彎,逆流向西400余公里后,復奔向東。
本以為您從此可以一路坦途,然而一切遠未結束,奔海途中,九九八十一難接連出現。磨難面前,您就像去西天求取真經的唐僧,憑借無畏無懼的勇毅、頑強不屈的信念、百折不回的韌性,一次次改道,一次次復轉前行。據史料載,在歷史可考的三千年里,您的重大改道起碼26次,而自戰國起,至清同治五年(1855年)六月止,非常重大的改道也多達六次。
有時改得煩了,您索性不改了,進入內蒙古后,由于泥沙淤積,河床已高出地面2米多。爬高費力,費力就費力吧,您迎高而上,一氣奔騰890多公里。到了河南、山東,河床更是平均高出地面4到5米以上,儼然道道“陡坎”。面對阻礙,您仍然眼都沒眨,當即攀援而上,儼然一列“高鐵”,在巍然聳立的“軌道”上穿云破月,震撼得讓世人驚掉下巴。
不啻這些,更令人肅然起敬的,還有很多。您看似綢帶一樣綿軟,實則堅如犁鏵,所到之處,“嗤——嗤——”,犁著山巒、高原和大地的肌膚,山巒、高原和大地曾試圖做過掙扎和反抗,用石頭、土塊和樹枝回擊您??山Y果非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被您愈犁愈寬,愈犁愈深??匆磺卸际峭絼?,山巒、高原和大地徹底放棄了,任由您在其肌膚上劃割。誰說水柔弱無骨,您的體內,分明蘊蓄著無盡的偉力。
當然,您也有水源貧瘠的時候,這時您會棄朝夕相處的河床于不顧,任它們大片大片裸露起來,向陽光,向世人坦陳灰白的膚色、心事,像倚門佇望遠游異鄉他域的女子,靜靜守候與您亙古不變生死相依的約定。當然,這絕非移情別戀,而是“小別”,是為了他日重逢時,彼此能體驗相知相守之彌足珍貴,從而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日子。果不其然,水源豐沛時,您背起行囊義無反顧回歸河床身邊,河床激動得身子抖顛,飛身撲入您的懷中,陶醉在無邊的幸福里。
有人說,水是萬物之源。此話用在您身上,一點不假。在您的滋潤下,大大小小的魚生了,長長短短的草長了,直直彎彎的樹發了,紅嘴唇黑嘴唇的鳥聚了,悠悠的木船白白的輪渡突突的機帆船來了,亭臺林立百花爭艷的濕地公園建起來了……您成了名副其實的母親。于是,滿懷赤子之情,有人歌頌“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您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您的身邊扮演”;有人賦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人作畫《水圖》中“云舒浪卷”,把您的風采盡顯無遺……勇毅、堅韌、博大、無私,即使世界上所有美好的形容詞都給您也不為過。
您卻絲毫不為所動,也難怪,利萬物而不爭是您的本性。在您眼里,什么虛飄的名呀,什么虛飄的利呀,皆為煙云。既來到這世上走一遭,只管埋首做自己該做的事好了,至于其他,都付于塵土吧。
歲月依舊而去而來,您依舊而去而來,伴著朝暾夕月,伴著落崖驚風,伴著斜風細雨,
黃河啊黃河,我終于明白了您稱之成為一個民族精神圖騰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