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眾連隊一直是先進連隊,像帶工的幾個人都是干得特別帶勁,馮付和、張付慶、陸新東、馮廷全、馮付勝、趙清秀,還有個趙老四等表現都特別好。”時隔五十多年,桑莊鎮趙灣行政村秦營的秦光子老人,當時是桑莊團部政工組的成員,回想起渠首會戰安眾民兵連,這些名字仍舊記憶猶新。
桑莊公社營所屬的東魯營連的魯德樂,孔莊連的劉長中和王書錄,以及安眾連的馮付庭幾乎同時發明工地上第一代爬坡器,民工們開始放飛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團部進行驗收推廣,整個桑莊營黨組領導班子都來觀摩,安眾民兵連隊一班人實驗剎車、拐彎、控制速度等,上坡下坡來回跑。東魯營、孔莊、安眾三個民兵連的這一小發明,是桑莊公社營對渠首會戰的一項重大貢獻。
每個連有連長、副連長、指導員、副指導員,政工員是不在編的,作為指導員的副手,白天和大家一起挖土、拉土,晚上開會時做記錄,傳達上級分配任務、政治精神,還要檢查安全生產,防火防盜。抽空還得搜集素材,把安眾民兵連的優秀個人素材,寫成戰地通訊報道,交給營部,營部廣播站播音員再進行播音宣傳。
安眾連部政工員趙化慶,每每回憶起陶岔工地生活,總愛說的一句話是:“不僅僅是帶班的領頭干得好,安眾連隊每個人都是英雄好漢、都是先進。”說安眾連隊挖的土方最多,個個都是英雄好漢,都是先進,這不是吹牛的,是大家用自己的苦干加巧干掙來的。趙化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代表安眾民兵連,到南陽地委參加“首屆南陽地區四好連隊和五好個人表彰大會。”
所謂“四好連隊”就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風好、施工好和生活管理好。工地指揮部以團為單位進行評比,半年初評,年終總評,報師審核后,統一上報地區。安眾民兵連在渠首施工會戰中被團部和指揮部推薦,獲得南陽地區首屆四好連隊榮譽稱號。這個榮譽是全體安眾參戰民工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不僅僅屬于所有參戰的民工,也與安眾村民后方默默支持密不可分,屬于全體安眾群眾,所以連隊民工和后方村里群眾都十分激動,相互傳頌了幾代人。
當時整個渠首工地有南陽縣、唐河、方城、內鄉、新野、社旗、鄧縣等七個團,安眾民兵連成為四好連隊,派代表參加南陽地區表彰大會,鄧縣民工團的領導高興地說,這榮譽也屬于整個鄧縣民兵團。
開會的地方在南陽梅溪賓館,會議開了十幾天,報告會的發言稿優中選優,除了自己發言,大部分時間是聽各個代表演講。一個五好戰士的材料一般都好幾頁,一個四好連隊的事跡至少十幾頁。
南陽地委引漢灌溉指揮部是師部,屬于地區代表團。所以陶岔工地來的代表很受大家的歡迎,組織會議的領導都說“你們是流汗出力勞苦功高”。當時會議規定的生活標準是每天八毛,除了正餐票,每人另外發零餐票,可以額外領取饃和菜。趙化慶沒有舍得用零餐票,不是“節約光榮,浪費是犯罪”嗎?開完會去南陽絲織廠等一些先進單位參觀學習,臨走帶的學習材料有滿滿一檔案袋?;氐焦さ匾院?,傳達南陽會議的精神,時間緊,材料多,趙化慶只好把四好連隊的事跡和五好戰士的人物資料分類匯總,組織成發言稿。桑莊公社兩千多人的工地停工開大會,但“磨鐮不誤割麥工”,會議又掀起了學先進趕先進的競賽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