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程說:“心地才是最遠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輩子種好它。”而蘇格拉底同樣給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種莊稼是除去田間雜草的最好方法。讀著這些名人的話,我不由感慨,人生于世,當勤撣“思想塵”,埋頭“種莊稼”,正心明道,懷德自重。
新時代青年,若想鏟除內心的雜草,毫無疑問,應該堅守內心,因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追尋夢想的路途中,我們可能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茫,這時自我懷疑,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怪圈而止步不前,是大可不必的。在確定了目標后,要懷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豪氣,披荊斬棘一往無前,不管前方是風雪載途,抑或是電閃雷鳴。
在這方面,榜樣多多。面臨腿傷、年齡兩大挑戰,蘇炳添非但沒有放棄,反而迎著挑戰前沖,最終沖破極限,創造了百米九秒八三的神話。鐘芳蓉不囿于世俗偏見,毅然放棄眾人眼中所謂有“錢途”的專業,選擇北京大學深研考古。試想,面對人生的云濤霧海,如果他們沒有及時清除心中雜草,怎么能義無反顧奔赴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作為當代有志青年的你我,從他們身上,不難汲取到一種精神力量,從而深切體會到“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蘊含的人生真諦。
新時代青年,若想拂掉“思想塵”,就應懷德自重,自可苦雨凄風也見晴。
荀子在《勸學》中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我們在立人閱世時,需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也”。面對他人的隨波逐流,陶淵明選擇了回歸田園,遠離污濁的官場,不“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面對衛律的威逼利誘,蘇武選擇堅守,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一民族氣節的“名片”擦亮。而與之相反,王勃才華傲人,卻寫了《檄英王雞》這篇“游戲文”,加上私殺官奴,終為自己招來了“禍殃”。眼光回到現實,不知清除,而任內心雜草瘋長的大有人在,別的不說,單單娛樂圈內,就有許多所謂的“明星”因品行缺失,引來萬眾非議。“我們的生命必須開花”,如何開花,顯而易見,潔凈心魂必不可少。
雨果有言:“讓自己內心藏著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為了避免“巨龍”變成“惡龍”,我們自然要時時拂拭,讓心地明凈而不沾塵;要常植莊稼,讓心地青枝綠葉充滿盎然生機。
簡評:眾所周知,“題好文一半”,于一篇文章來說,一個新穎別致、活潑靈動、意蘊豐厚的標題,將從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能否為讀者所認可。所以,大凡有寫作經驗的人,無不在標題的擬定上下足工夫。
(指導老師:王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