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情圣”徐志摩

2021-09-01 11:16:43 作者:冀 潛 來源:
分享到: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詩壇,有一位著名詩人徐志摩,他是重要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為我國新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徐志摩的詩中,愛情詩最有特色,體現了他對愛與美的追求。

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的最愛。1920年,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來到了倫敦,邂逅了徐志摩,一個是風流才子,一個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兩人一見傾心。徐志摩發起了愛情攻勢,但他已是有家室的人,林父不可能不知,不可能不勸阻女兒。聰慧孝順的林徽因一方面傾心于徐志摩的風流倜儻、滿腹才華,一方面又因他有家室而心生顧慮、遲疑不決,提出讓他先離婚再嫁給他的要求。在那個時代,離婚可不是一件小事,原配張幼儀可是明媒正娶的,且娘家在當地富貴一方,自己父母這一關就很難過。于是,在一個月夜,恍恍惚惚之中,他好像聽到一個姑娘在悲傷低緩的琴音伴奏下,哼唱著凄婉的歌。受此感染,惶恐焦躁的他,走到稀疏星光下,在松林旁,吟出名詩《月夜聽琴》。

走進徐志摩的詩歌世界,我們仿佛聽到了音波,震顫的音波,穿破昏沉黑夜的凄切冷清,在松林間飄蕩:“……記否你臨別的心境,冰流淪徹你全身,滿腔的抑郁,一海的淚,可憐不自由的魂靈?松林中的風聲喲!休擾我同情的傾訴,人海中能有幾次,戀潮淹沒我的心濱……”

徐志摩對林徽因傾訴著露珠,草尖上的露珠,打濕了我的雙腳,使我腦子清醒。我側耳傾聽,我聽出來了,我聽出來了琴的弦外之音,聽出來了唱歌姑娘的心聲。枝頭歇宿的鳥兒啊,請你不要吃驚,因為我們兩個已經心心相印,不能離分。

詩中的“你”,其實就是作者自己,因為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是在“捫心自問”,所以人稱指代發生了變化。這是寫作的高明之處,但也容易使人費解,通過該詩,作者對林徽因的癡情可見一斑。

對于此詩,林徽因作了回應,那就是《深夜里聽到樂聲》: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輕彈著,在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頰邊泛上了紅,靜聽著,這深夜里弦子的生動。一聲聽從我心底穿過,忒凄涼;我懂得,但我怎能應和?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的美麗的想象。除非在夢里有這么一天,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

徐志摩感到自責,滿眼的溫柔滿眼的酸辛。當時徐志摩雖有妻子,但那是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產物,無愛可言。林徽因和徐志摩,他們彼此相戀,可兩人中間卻隔著無法逾越的大山。但初戀是那樣的銘心刻骨,以至于后來,離了婚又與陸小曼結婚的徐志摩,與已是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之間,仍保持著真誠的友誼。最后,徐志摩為飛赴北平捧場林徽因演講,而墜機而亡,林徽因在余生中一直自艾自怨痛悼摯愛的人??梢哉f徐志摩一生對林徽因情有獨鐘,他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愛情至上,堪稱“情圣”。

徐志摩的一生,畢生行徑都是詩,畢生行徑都是愛。對愛情的狂熱執著追求,給他注入了靈性,使他成為那個時代最有靈氣的詩人。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