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門前有一棵老棗樹。依稀記得我們在七五年入住新房后的一天,母親在房前栽了這棵棗樹。“讓棗樹陪著你們一起長大吧。”母親望著棗樹飽含深情地說。
在棗樹剛栽下的前幾年,母親對待棗樹就像對待孩子一樣細心照顧。每年的四月份,她總是給棗樹施肥,尤其是在棗樹開花期,母親總在傍晚時給它澆水。“干旱燥風棗焦花,小雨即晴果滿園”??梢娝謱棙渖L有多么重要。但母親說,澆水要適量,如果澆水過多,就會使棗花大量脫落,降低坐果率??磥?,種棗樹學問大著哩。
寒來暑往,春去秋回,一晃幾年過去了,棗樹在母親的精心培育下,長有三米多高了,樹干有碗口那么粗,可惜有點歪,像一個大寫的丫一樣傾斜,粗壯的枝干伸向四面八方,形成冠狀。
暮春之際,棗樹在不知不覺中變綠了。六月初,棗樹開花了,每個枝條上都掛滿了密密匝匝金黃色的小花,散發出誘人的清香。微風一吹,陣陣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引誘著無數蝴蝶在其中翩然起舞。“花開引蝶蝶戀花,無奈花開不為蝶”。不少路人駐足觀賞,評頭論足。
到了夏天,樹上掛滿了一串串青色的小棗,像一顆顆小青豆。棗樹的枝葉開始變得茂密,遠遠望去,伸向四面八方的枝葉,像一個綠色的小帳篷,那是我們一家人乘涼和吃飯的好地方,也是我和兄弟姐妹們玩耍的好去處。在月明星稀的晚上,棗樹在月光下舒展著綠色的腰肢,在夜風中輕輕地舞動著。我們晚飯后總是在棗樹下攤上一個涼席,或躺,或坐,伴著母親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漸漸地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夢中仍在聽母親講故事,我們還時不時發出笑聲……
到了秋天,一串串紅棗掛在樹上,像紅色的瑪瑙,晶瑩剔透。 棗子還沒完全成熟,我和妹妹兩個饞貓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竹竿踮起腳尖打棗,可是打下來的棗,嘗起來酸酸的。
“再等等吧,急什么!”母親說。于是我們就掰著指頭過日子。俗話說:“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棗落竿。”臨近八月十五,終于到了打棗的日子,膽大的妹妹哧溜一下爬上棗樹,母親遞給她一根長竹竿,我在樹下鋪上一個塑料布,又準備個大藍子。別看妹妹小我四歲,干活精著呢。只見她揮舞著手中的竹竿朝棗多的地方打去,棗像冰雹一樣噼噼啪啪滾落在地上。我和母親跑來跑去撿棗子,不一會兒工夫,籃子裝滿了棗。隨手拿一顆,放進嘴里,不酸不澀,甜而不膩,口腔里還留存著絲絲清甜。
望著一籃子像紅寶石一樣的紅棗,母親說:“一天吃三棗,身輕不易老。不僅如此,紅棗還具有健脾胃、補氣血、治療失眠等功效,是非常不錯的滋補品。”呵呵,識字不多的母親懂的可真多。
盡管棗的好處如此多多,可樂善好施的母親每年都要打發我和妹妹把紅棗的一半送給左鄰右舍,剩下的棗曬干保存到春節包饃或熬米飯。
曾記得有一年,母親讓我把一碗棗送給三娘,剛進門,三娘看到碗中的紅棗,核桃臉頓時綻笑如菊。
“閨女呀,三娘有福氣,我這正瞌睡哩遇到了枕頭,我熬粥正需要點棗,你今天真是雪中送炭!來來來,三娘也沒啥好吃的,這包餅干你拿著。告訴你媽,別老惦記我……”
一碗棗,雖微乎其微,但悄悄地傳遞著鄰里之間的深厚情誼,這份純樸的友情一直都蘊藏在我的心里、我的生命里,永遠都不曾間斷過。這棗就像一位使者,傳遞著那份不可言說的友情和親情。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我們都長大了,紛紛離開了生養我們的故鄉。但每年在棗成熟的季節,母親總是在電話上催促我們:“回來吧,棗熟了!”
遺憾的是,幾年前因老屋翻修,不得不砍了那棵老棗樹,去年,慈祥的母親也隨她親手栽的棗樹走了。
如今,回到老家,偌大的院子里,再也見不到那棗樹的倩影,再也聽不到棗樹下回蕩的歡聲笑語,只有那濃郁的棗花香依舊在我心田里彌漫著,只有暖暖的母愛仍在心里流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