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西湖在夜的搖籃中,顯得靜謐又安詳。夜雨緊一陣慢一陣,湖面一片煙雨迷蒙,在天與水的灰色大幕中,湖心島成為墨染的一幅圖畫。
岸上幾點燈光跳躍在水面,夢幻般迷離。雨像霧一樣,落入湖水。無論是長長的光柱,還是岸上夜市攤位的點點燈火,都朦朦朧朧,虛化了的故鄉的影子,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
在水波的搖晃里,湖心島那只野鴨媽媽,擁抱著她的孩子入睡了。每個清晨,那只灰褐色的鴨媽媽,就在小島附近游水,后面跟著五個孩子,身后扇形擴散著柔柔的水波,粼粼水光絲綢般抖動著水紋。
夜,在湖的周圍漸漸加濃。沒有漁火的影子,只有城市的燈光,閃爍在夜的安詳中。星星隱去了光亮,沒有低垂的濃云,這個城市西郊的湖水,像哄孩子入睡的媽媽,唱著催眠曲,低眉順眼,溫婉可親。雖然天空不再高遠明凈,一副混沌初開的樣子,但這寧靜與閑適,空濛與迷離,夾雜腳邊草叢中時斷時續的蟲鳴,讓每個毛孔都舒展到愜意的清爽。
今夜的湖邊,只有幾個散步的人,與我迎面走來,都沿著紅石子粘合的路面,走在雨的夜色里,夜的清涼,雨的潮潤,水心蕩漾。此時此刻,能讓心境得到舒張、溫潤,在微雨中感受大自然的撫慰,感受滲透肌膚的清涼。
清涼,在夏日是撫慰心靈的那雙手,像初戀情人的手指滑過的軟綿酥骨。晴好的天氣里,在各種悶罐狀狹小空間工作了一天的人們,紛紛來到鄧西湖,水天交融的一片開闊地,不需要門票,也無需很遠的路程,親近那堤壩圍起來的一湖丹江水,一腔渠水情油然而生。
只有在今夜,鄧西湖才能顯示出她溫柔嫻靜的一面。游人很少,能在雨中漫步,收獲的不僅是天地的空濛與高遠,還有雨中的那份灑脫與釋懷的心態。
一對年輕夫婦,拉著小女兒的手在雨中奔跑。雨,絲絲地罩下,水面閃爍的燈光,小女孩臉上的喜悅,在明暗交替中,歡欣鼓舞。
這幾天的雨,像頑皮的孩子,毫無征兆地灑下來,幾分鐘后,又無影無蹤。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去似朝露無覓處”,這是大自然的一種情調,莊稼人沒有古人“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清閑雅致,在真實的土地上補未出齊的花生,才是他們要做的事。一腳泥,一身雨水,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一方塑料布斜披肩頭,面對濕漉漉的土地深深地彎腰,喜悅地看天,難得入夏后的一場透墑雨。
奔跑的孩子,裙袂飛揚,那些在泥土中點種的農夫,一臉滿足,都在細雨中收獲一份心情。雀躍的童年,關于云和雨的童話,關于夏雨和秋收的期待。
臨村的路,連接湖堤路口,走來一對老夫妻,男的手中撐著一把傘,罩著步履蹣跚的老伴,老人抬頭望天,是在講關于雨和雨天的故事吧?他湖水般的皺紋里蕩著喜悅,是否在懷念臂彎中老伴的青春時光?說不定是《雨巷》中那個撐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的姑娘。從他們面前走過,我隱約聽到:“你那時穿著紫碎花布衫,撐著一把桐油布傘……”
那是一種隨微雨飄散的溫馨感覺,相互攙扶的老夫妻,讓記憶在暮雨黃昏中復蘇。在長長的攙扶中,注入夏雨的顏色,是紫丁香的高雅,夏雨荷的嬌艷,或是雨落湖面的藍色塵煙。
提閘口的護欄上,靠著一對情侶,雨傘遮住了二人的世界。沒有障礙的視野里,只有夜的安詳與恬淡,被雨絲羽化后的空靈與縹緲。這無聲無息的雨,洗凈了夏日的煩躁與郁悶,只留下煙雨繚繞的寧靜與沉醉,還有幾處細碎的光影,那是幾個夜釣者長長的魚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