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舉辦大合唱比賽,主題是永遠跟黨走,我愛我的祖國。各條戰線的勞動者抒發了愛黨愛國熱情,歌唱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建立新中國,劈波斬浪走過光輝燦爛的100年。有一支歌《絨花》(電影小花插曲),伴隨我走過童年,激勵著我走過蹉跎歲月,可以說《絨花》是一支難忘的歌。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電影《小花》在全國上映,很快家喻戶曉。該片取材于小說《桐柏英雄》,以解放鄧縣為背景,講述了1930年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被迫賣掉了親生女兒小花,之后又收養了紅軍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后,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失散的親人重逢,一對普通兄妹共同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曾記得,1981年我上初一的那年夏天,聽說生產隊(現在叫村)放映電影《小花》。我很早就約同學搬上凳子占位置。當時是文化站組織電影放映隊,輪流到各村露天放映,費用由村委會或個人承擔,觀看者不需要買票,可以免費觀看。
那天晚上,村民們得知放電影,就提前吃過晚飯,害怕去晚了就沒地方。那天是晴天,看電影的人比平時多兩倍,即便天熱,要遭受蚊蟲叮咬,人們也毫不在乎。
隨著電影的放映,畫面把我們帶到硝煙彌漫的戰場。當游擊隊長何翠姑抬著解放軍傷員,艱難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為保持平衡,她咬著牙一步一步跪著上山,她的膝蓋磨破了,鮮血染紅了山道的石階??吹竭@個場景,很多人用衣角擦著眼淚,被主人翁不怕困難的犧牲精神所感動。此時,畫外歌聲響起:“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瀝瀝鮮血染紅它……”人物、畫面、音樂美得令人心醉。
電影展示了何翠姑的崇高善良,給人一種舍己救人,堅持不懈﹑頑強品質的美感,而歌曲《絨花》則唱出了主人公將悲痛化作了革命力量,堅定不移走上了革命道路的決心。
歌為心聲,情出真心。歌曲《絨花》在電影《小花》中為影片高潮的出現進行了感情上的鋪墊,有效地渲染了影片氣氛,升華了主題內涵,推動了劇情發展,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如今,每當我再次聽到熟悉的《絨花》,耳邊就會響起了革命者的自白,血染疆場死無憾,只為后人換江山。黨啊,偉大的母親,你養育了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澆灌了這富饒的土地,培養了我們堅定的信念,是我們生命永不停息的動力。
透過歷史的眼眸,我們站在未來的彼岸回望,聞到了絨花的芬芳,感受到了新世紀腳步的鏗鏘。
青春的歲月像條河,歲月的河啊,匯成了一曲曲像《絨花》一樣的歌,一支撥動心弦、高亢的歌;一支奮進向上、難以忘懷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