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高考

2021-06-10 16:08:07 作者:劉向東 來源:
分享到:

這兩天,是“十年寒窗苦”的莘莘學子經歷“國考”的日子。

這些天,我腦海里總晃動這樣一個鏡頭:漫天飛舞撕碎的課本和十八九歲孩子家稚氣不脫的笑臉。

兒子十八歲,正在備考。過了這兩天,算上他我家已有三代人經歷高考。

我的父親出生在偏僻山村。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一個夏天,他背著紅薯面饃和同樣幾個十八九歲的伙伴結伴步行百十里,到“地區”參加了高考。而當成績確定他將成為大學生時,糾結在家人心頭的卻是“愁”,去大城市的盤纏、四年高校生活的費用怎么辦?畢竟,大城市不像小村鎮,可以用幾枚雞蛋或一瓢面換些生活必需品。所以,直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父親仍對他的鄉親充滿感激:不是左鄰幾枚雞蛋右舍幾瓢面襄助,他那張錄取通知書可能就壓在了箱底,隨歲月成為往事記憶。

八十多歲的父親念念不忘的不僅是感恩,還有時常的絮叨和懷舊。他說不是高改變了人生軌跡,或許他今天就是個“種地、養豬”的主兒。在他居住的小區,因為物業不允許養豬,不大的院子里他每年都會種些莊稼,籍此懷念揮舞不去的“老家氣息”。

高考改變的何嘗是某個人的命運呢?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我參加高考的時代。在一個縣城,我和一班農家孩子呆了三年。那三年,我聽到頗多老師這樣教育學生“你想不想吃卡片糧了?想吃,就給我好好學!”那年月的“卡片糧”,其實就是城市戶口。那時候,沒有進城務工的覺悟,有的就是通過高考當城里人這樣“獨木橋”式的向往,為了這個目標,不知多少農家孩子苦熬熬苦,甚至個別學子而立之年還瞞報著歲數一再復讀。

我的考場離家有些距離,獨自騎著輛破自行車往考場去時,心里只有緊張和企盼,且對當時含中專在內只有三分之一升學率的忐忑。那時候,考場外基本沒有父母“陪考”,一切貌似聽天由命,實則涌動改變身份的熱切。

再有幾天,就是我家兒子參加高考的日子。這些天,他已由每晚零時上床升級到了凌晨一時許。以致我不得不精確時間至分,柔聲細語在黎明六時二十五分叫醒他。但其實,我心里滿盈糾結:希望他再多睡會兒,哪怕一分鐘;怕他不起來,不吃我每晨五時十八分開始給他熬的粥。這樣的日子,已持續六年。

三年前,我貌似玩笑地跟他商量過:“咱到鄉下包塊地養豬吧?”他搞笑地扭臉望著我,只答:“不干!”簡捷而不假思索。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的:他趴在閃爍著頂燈和臺燈光線下的書桌上寫著,時間是夜里十一時許,而我則躺在他身后的小床上,不時沖他偷眼脧去。

居城,給了我霓虹斑斕,給了我喧囂聒噪,同樣也給了我壓力。壓力,何嘗是給了我呢?還有我的兒子。我想讓他放松輕松,快快樂樂,真真實實活著,而“應試教育”帶來的“快樂”卻是讓孩子從幾歲開始變成了機械,已不再是獨木橋的橋上,為了“重點”、為了將來不一定就是自己喜愛的工作環境,擠啊擠的你追我趕,那種感覺,肯定不是高考過后撕碎課本和稚氣不脫的笑臉所能表達的宣泄。

想想那些家長在考場外等候時的表情,其實我知道,我的父親沒人陪考,我沒人陪考,但這個六月的這兩天,我會和眾多家長一起,眼巴巴地候在考場外,焦爍不已。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