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地頭長著一片茅草,年年拔年年發,并且還有向地中心蔓延之勢。我決定與茅草決一死戰,否則,我這塊地就成它的天下了。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上百度搜“茅草”一詞嚇一跳,深受茅草之苦的不僅僅是我家,連美洲也深受茅草之害,在那里茅草被稱為“霸王草”,侵略性極強,一塊地長了茅草,幾年后,滿地都是茅草的天下。
茅草的侵略武器是它的地下莖狀根,它的侵略方式帶有很大隱蔽性,根伸向哪里,哪里就茅草一片。
了解了它的生長特性,我就不妨斬草先除根。好在它的勢力范圍不大,經過一番深挖,它的白嫩嫩的根暴露在我的面前,順藤摸瓜,一捆茅草根收入囊中,茅草肆虐之勢煙消云散。
閑讀《易經》:“藉用茅草,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也。”意思是說,為撫慰建大功者采用白茅包土的方式分封諸侯,沒有過失。老師說:“誠心安排給諸侯土地就可以了,為撫慰他們還要采用茅土之封的方式,哪里會有過失呢?這是慎重至極啊!”茅草本是輕薄之物,但是起的作用卻是重要的,慎重這是策略,認為這樣做以后將沒有地方會出現過失了。
據歷史記載,戰國時期,河南大部分都在楚國控制之下,如今的鄧州市,也應在楚國疆域之內。周天子分封諸侯所用的茅草,在楚國到處都是,我家地頭的這些茅草,是不是也曾和穰原上它的兄弟姐妹們一起成為周天子的貢品呢?看來在遠古,茅草是何等的風光。
關于茅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進行了詳細考證。茅草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按種類分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白茅又稱絲茅,既可用來鋪墊祭器,也可以用來苫蓋房屋,白茅根可以入藥,味甘、性寒、無毒,是張仲景“三根湯”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是在楚地,用來苫蓋房屋的多用菅茅,即我們所說的黃背草。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所寫的“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也指的是菅茅。黃茅似菅茅,花穗柔韌,可編為繩索;香茅又叫青茅、瓊茅,也是楚國特產,它葉有三脊,氣味芳香,用來過濾酒,可以使酒格外醇香渾厚,祖先更愛享用,故而納入周天子的貢品之列?,F在有人在制作粉蒸肉時,用香茅腌制肉品,蒸出來的肉更加香而不膩,爽口怡人。至于芭茅,一般叢生,因株型高大,可用來苫蓋房屋,其莖稈可作燒柴,還可以編制籬笆。
我再次審視茅草,發現它的身上沾滿了歷史的風煙,雖然它現在已走下歷史的神壇,但它那如刀似劍的綠葉,仍充滿著霸氣;它的子孫們也許曾漂洋過海,它的根藥性未減,與黃黃苗、葦子根一起,仍在春天的鍋里滾沸成湯,延續著治病防病的功用;至于它的嫩尖,仍脆甜可口,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孩子們已經不會再吃它了。如果誰不小心弄傷了皮膚,它的花仍會挺身而出,止血止痛。
從歷史風煙里走出來的茅草,越來越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雖然它會隨著春風綠,伴著秋風枯,但它已被列入田間最惡毒的雜草,惹人生厭,沒有多少人再關注它、喜歡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