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令,“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寒盡天暖,谷雨第十六天就立夏了。
暮春里,雨確是漸漸地多了起來,溫和的世界只晴朗了三五天,雨便耐不住性子,從天幕飄落下來,在晨起、在午后、在黃昏,在深夜,或密集、或稀疏、或垂直、或細細斜斜地織著。三月懷春,四月懷舊,雨知時節,滋養百谷。雨滋養繁華的城市,也滋養淳樸的鄉村。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侯,每侯五天,“一侯萍始生;二侯鳴鳩拂其羽;三侯戴勝降于桑”。谷雨時節,由于降雨量增多,水中浮萍開始生長,浮萍是一味中藥,具有宣散風熱、透疹、利尿之功效;二侯布谷鳥開始催耕,“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布谷鳥屬于候鳥也叫杜鵑,秋天飛往南方,春夏回來搭巢哺育后代;三侯桑樹上可見戴勝鳥,是因為“春林暖雨飽桑蟲”。在中國戴勝鳥象征著祥和、美滿、快樂。
明代介紹栽培植物的著作《群芳譜》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雨在這個時節,有它特別的意義,這時節的雨對于地里農作物的移栽與播種至關重要。“谷雨前后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 雨生百谷,糧食的豐稔全賴著雨水的滋潤。
“谷雨天,忙種煙”“谷雨有雨好種棉”“谷雨前后種瓜點豆”…… 言簡意賅的諺語頗具涵義,時令與農作物息息相關,農作物因雨而茁壯。
谷雨這天,陜西有祭祀文祖倉頡的習俗,傳說倉頡造字功蓋天地,皇帝為之感動,以“天降谷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谷雨節;祭海習俗,谷雨水暖,是捕魚的好日子,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要在谷雨這天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有些地方還有走谷雨的習俗,谷雨這天走村竄親,或到野外走一圈回來的習俗,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谷雨這天,有采茶的習俗,“谷雨茶”是茶中的珍品。茶農們說:“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這天采的鮮茶葉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民間還傳說真正的谷雨茶能讓死人復活”。
雨漸漸密集起來,雨聲淹沒了塵世的嘈雜喧囂。我們總說要感恩,然而我們何曾懂得感恩呢?在城市生活的太久,我們忽略了雨對莊稼的意義,我們曾嫌棄雨的不便,也忽略了對農民應有的友好與尊重,嫌農民太臟,匱乏文化,然而,我們對于農作物的文化又了解多少呢?農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地里的莊稼,莊稼以根莖、葉、花、果實來感恩農民,我們享用著農民供給的糧食,誦讀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對供給我們糧食的農民有過感謝沒有?沒有這些糧食的供應,我們何以生存?
雨生百谷,雨滋養著莊稼,也滋養著我們的靈魂,我們靈魂里的善與美也在谷雨這天瘋長起來。供給我們糧食的農民令我肅然起敬!
感恩春天!感恩土地!感恩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