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農村局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南陽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南陽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局將以“爭”的意識、“拼”的姿態、“搶”的勁頭、“實”的作風,努力推動我市鄉村振興事業取得新突破,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堅持“兩藏”戰略 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
市農業農村局怎么堅持“兩藏”戰略,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
李林:為切實扛穩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市農業農村局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在2023年實施建設7.5萬畝的基礎上,2024年初步謀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2萬畝,計劃總投資3.6億元,其中新建3.3萬畝、提升8.7萬畝。計劃在白牛、夏集、裴營、羅莊、穰東等鄉鎮實施。同時持續推動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推動高標準農田“投融建運管”一體化運行。
加大技術投入 持續做強“糧食芯片”
市農業農村局打算如何加大技術投入,強化糧食安全科技支撐?
李林:我們將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優勢,持續推進“農業與科技融合”,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農業科技對全市農業的貢獻率達65%以上。與中國農大合作,與張鐵崗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開展砂姜黑土壤改良系統研究、集成研究和技術推廣。改良后,每畝可增產10%,每年可多產糧食2億斤。圍繞種子、糧食、土地、技術集成,與南京農大合作,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四三”模式,每畝可增產糧食100公斤以上,節本增效500元。進一步與國家級、省級專業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建設鄧州市種業實驗室、國家HHN小麥科企創新聯合體等良種選育平臺,為“糧食芯片”貢獻鄧州力量。
壯大“永久牌”隊伍 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市農業農村局如何打造糧食生產“永久牌”隊伍?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李林:我們將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扎實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提升、種業市場凈化五大行動,力爭培育、篩選、引進農作物新品系2至3個,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力爭2024年新認證綠色、有機、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6個以上,推動油菜、花生、玉米等各類品種多元化發展。探索開展“小田并大田”改革,引導農戶自愿互換并地,推動“一戶多塊田”向“一戶一塊田”轉變,進一步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吸引工商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無障礙進入農業農村,利用閑置集體用地,把小微企業或部分生產車間布局在農村,大力發展“1+N”鄉村振興產業體系,培育壯大一批“三產”融合品牌,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就地城鎮化,更多地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實現種田、掙錢、養老帶小“三不誤”,讓農民多賺錢、愿種糧,壯大糧食生產“永久牌”隊伍,有效破解“誰來種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