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進入10到12月份,正是羊肚菌的播種時間。目前,我市羊肚菌栽培技術成熟、栽培方式靈活多樣,可實現大棚種植、套種、袋栽、林下種植等多種方式栽種,人工栽培種植周期短、效益高,發展前景廣闊。
羊肚菌作為世界四大野生名菌(羊肚菌、黑虎掌菌、松耳菌、牛肝菌)之首,有菌王之稱,既肉質鮮美脆嫩又有極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作為特色產業,羊肚菌栽種技術的推廣可以在解決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的同時,提高稻草、秸稈、玉米心等農作物副產品資源的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今年下半年以來,市科工信局已舉辦了兩期羊肚菌專場培訓,共有鄉村干部和種植能手150余人得到了技術支撐。
市科工信局局長王云立介紹,省科技特派員、省城建學院生命與工程學院教授、省食用菌種植研究首席專家、省科技特派員大講堂食用菌種植工藝直播培訓主講教師佘秋生,結合我市自然環境、生產條件,從羊肚菌理論知識、病蟲害防治、營養價值、產品開發和產業優勢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地傳授,為我市農民朋友上了一堂生動的羊肚菌種植技術大課。
目前,羊肚菌種植這項新技術在我市的孟樓、陶營等鄉鎮已得到成功試種。孟樓、陶營、十林、汲灘、高集、張村等鄉鎮的30名種植戶已建成羊肚菌大棚120多個,占地150余畝,預計帶動從業人員可達300余人。市科工信局結合農時農事的需要,常態化組織科技特派員開展各類活動,及時提供技術指導和政策服務,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推動農村產業和鄉村振興。
談到羊肚菌的種植成本,市高級農藝師、科技特派員葛蕾菲介紹,目前我市的羊肚菌種只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林下種植,菌種、營養袋成本每畝6000元左右,土壤翻耕、處理每畝約500元,地膜、噴管、竹片、薄膜等輔助材料每畝約4000元,病蟲害防治每畝約1000元,人工成本每畝約1000元,每畝總投資約12500元;另一種是大棚種植,菌種、營養袋成本每畝6000—8000元,土壤翻耕、處理每畝約500元、地膜、噴管、竹片、薄膜等輔助材料每畝約4000元,病蟲害防治每畝約1000元,人工成本每畝約1000元,每畝總投資約14500元。
羊肚菌種植成本看似不小,其實它的效益是非??捎^。葛蕾菲表示,目前市場上新鮮的羊肚菌受產地、品質、品種、銷售渠道、銷售形式等方面的影響,它的價格稍有波動,一般每斤40-80元。烘干的羊肚菌統貨價格每斤一般在300-600元,如果是剪腳后的精品羊肚菌,售價可達到每斤700元。羊肚菌種植每畝地可產鮮菌600—1000斤,按每斤60元計算,毛利在36000—60000元,除去成本,每畝收益在25000—47000元。以8-10斤鮮菌烘干1斤干貨計算,每畝地可以產羊肚菌干貨75—125斤,市場價格按每斤400元計算,畝銷售收入可達30000—50000元。
“我市土地資源豐富,林地博大,羊肚菌種植前景非常廣闊,我們將繼續依托佘教授等專家的技術平臺,竭盡全力為羊肚菌的種植發展貢獻技術和經驗,讓羊肚菌種植在鄉村振興中發展壯大,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形成特色,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王云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