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鄧州人民在陶岔引丹工程中創造了偉大的引丹精神,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鄧州歷史文化譜寫了輝煌的篇章。引丹精神的內涵是:勇于擔當,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不怕犧牲。新時期,統計工作應該大力弘揚引丹精神,履職盡責,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年,為解決西南部崗坡地缺水問題,更為配合國家長久發展,鄧州人決心拿下陶岔引丹工程,即使上邊不給一分錢,自己也要干,體現出難能可貴的勇于擔當的精神。新時期,統計人也要增強使命擔當。統計的使命,就是統計部門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所應承擔的重大責任:一是服務科學決策之責,二是保障統計數據質量之責,三是加強統計監測之責,四是強化統計基礎之責,五是高質量完成國家統計調查任務之責。
當年,幾萬建設大軍在三山腳下會戰,工具簡陋,缺醫少藥,生活艱苦程度使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象,鄧州人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可歌可泣。新時期,統計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許多艱難險阻。統計人要具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堅韌不拔的毅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當年,鄧州人民省吃儉用,竭盡全力,傾其所有,把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有時,部分群眾甚至到了忍饑挨餓的地步,其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天動地。新時期,統計人也要具有無私奉獻、甘于寂寞的情懷。要像老英雄張富清那樣,深藏功名,不忘初心,不求回報,默默奉獻。面對重擔,要比一比誰積極主動地承擔;面對榮譽和待遇,要比一比誰主動謙讓。
當年,為解決向上運土越來越難的問題,智慧的鄧州人發起了技術革新的浪潮,土爬坡器、動力爬坡器、拖拉機爬坡器,每次創新都意味著工程進度的飛躍,體現出開拓創新的精神。新時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統計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統計人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統計人必須發揚開拓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抱著對黨的統計事業無比熱愛的情懷,潛心鉆研、苦練本領,跟上時代步伐,無愧于統計神圣的職責。
當年,鄧州人不畏犧牲、浴血奮戰,八年時間,以死亡141人、傷殘2287人的代價,拿下了引丹工程,表現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不怕犧牲的精神。新時期,統計工作不需要流血犧牲,但發揚不怕犧牲的精神,就是要在工作中實事求是、公正無私,敢于同各種違法行為進行勇敢、堅決、徹底的斗爭,以此保障統計行業風清氣正,保障黨的實事求是路線在統計行業得到貫徹執行,保障統計初心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