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腰店鎮黑龍社區位于市區東9公里,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區位優勢顯著。社區下轄黑龍和辛莊2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576戶2600人,其中黨員57人、黨小組4個。
近年來,該社區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堅持以黨建聚合力量、撬動資源,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不斷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錘煉干部隊伍
在新一屆換屆選舉工作中,黑龍社區嚴把政治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堅持“嚴”字當頭,確保換屆選舉程序合法、過程公開、結果有效,順利實現了書記、主任“一肩挑”。
2019年底,黑龍社區按照市鄉“先配班子后換屆”的要求,立即召開會議,征集村支“兩委”成員意見。
為了提升班子成員的整體水平,該社區將“兩委”成員的學歷、年齡、性別結構大幅優化,確保“兩委”成員中有35歲以下以及女性成員,成功打造了一支高素質、能力強、群眾信任的基層工作隊伍。
村子好不好,就看村支部;支部好不好,就看帶頭人。為提升村組干部的素質,該社區堅持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訓,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做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規范運用,創新推出“主題黨日+學習討論”“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系列活動,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安排常規工作,按時收繳黨費,開展志愿服務,讓日常組織生活嚴起來、實起來、活起來。
同時,黑龍社區還高標準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配備了黨員遠程教育、投影儀、電腦等設備,整合了農家書屋、村級文化站多媒體室等資源,為黨員干部提供了全方面、多形式的培訓環境,打造了黨員活動陣地,保障了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此外,從優秀的黨員、致富能手中選拔一批年輕、責任心強、有擔當精神的進入“兩委”后備干部,提高了村班子的綜合能力。
今年以來,該支部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名,吸納預備黨員1名,發展正式黨員1名。黨員、村民代表在參與工作的過程中提升了議事和民主管理的能力。
健全制度機制
黑龍社區是我市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的核心區,園區內實行“六統一”模式管理,全村屯糧田面積達95%。2017年,北京農林科學院與黑龍社區達成合作,進行雜交小麥育種試驗種植,流轉黑龍社區352畝土地。其間,該社區成功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每畝地按照800元標準進行補償,遠高于平時租地標準400元/畝,為村民爭取了經濟利益。2018年5月,全國雜交小麥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黑龍社區成功舉辦,進一步打響了該社區對外知名度。
近年來,該社區科學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通過黨建“一顆子”,激活發展“一盤棋”,全村形成了“上下一條心、干群一股勁”的良好局面,有效破解了村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難題,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
明確發展路徑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黑龍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讓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
2013年,該社區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征求干群意見,決定騰地400余畝,引進外資2億元,合理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龍騰文化新城。目前,龍騰文化新城已建成樓房34棟,共可容納844戶3000余人居住。黑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也于2019年搬入新社區內。高標準規劃、設計、打造的1200余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內便民服務設施齊全,投入使用后,成為廣大群眾的“貼心家園”,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極大提升。
引進產業項目
以前,黑龍社區的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為主,農業結構單一、作物種植分散。自2017年開始,該社區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一抓三突破”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多業態發展。
通過招商引資,推進產業升級發展。該社區爭取到了北京農科院小麥研究站和鄧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兩個項目,成功流轉土地1300余畝。北京農科院培育的優良小麥品種實現了糧食高產,確保了糧食安全,把飯碗端在了自己手中。位于該社區的鄧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旅游、觀光、采摘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群眾不僅得到了土地流轉費,還在企業務工增加收入。
去年,該社區依托鄉賢資源,引進了王家村五金配件廠,該廠銷售渠道穩定,年產值達200多萬元。電商服務上,該社區還引進了市電子商務產業園,產業園占地面積100畝,項目正式運營后,可孵化入駐企業100余家,帶動我市特色產品小磨油、黃酒、粉條、鄧瓷等線上銷售。今年,該社區又新引進了西藍花種植項目,成功流轉土地1500畝。為改善辦學條件,該社區從廣州引進春雨國文學校,建成了基礎設施健全的九年寄宿制民辦學校。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下一步,我們將以黨建為抓手,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查找不足,借智借力,高標準推動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黑龍社區駛入鄉村振興‘快車道’。”該社區黨支部書記王俊杰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