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堅持“黨建+信訪”工作機制,鍛造黨建“主心骨”、織密干群“連心網”,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這是近年來,古城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隱患化解在萌芽階段,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平安和諧發展的一貫做法。
該街道在推進黨建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化解群眾矛盾糾紛,作為加強黨建與業務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讓黨建工作“金點子”變成踐行“楓橋經驗”的“金鑰匙”。
“古城街道世紀花園社區積極探索創新‘大家管’社會治理模式,實行網絡精細化管理,打造‘一條龍’辦事管理體系。只要居民‘吹哨’,干部必須報到。我們還在社區每個單元門口張貼社區‘大家管’二維碼,居民發現問題掃描這個二維碼,拍照上傳問題,社區干部接到問題后,第一時間分類處置,并反饋給居民。”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周瑩說,通過這些辦法,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精準把握了“楓橋經驗”的本質特征。
近年來,該街道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崇干部主動下沉,解決干群關系疏離問題,積極做好定向走訪,摸清轄區居民隱性矛盾訴求和思想動態,做好政策解釋和正面引導,并不斷探索、創新出一套流程化、規范化、可操作化的問題閉環流轉機制,即從“問題反映—即時交辦—跟蹤落實—結果反饋”,在轄區內各社區推廣。暢通下情上達、上情下達的渠道,既有情況上報、讓社區知道,又有辦理反饋、讓居民知曉。
據了解,今年以來,“大家管”累計接到居民上傳問題130次(條),整改落實問題和意見建議206條,實現了所有問題居民全程“零跑路”。
普法宣傳“一子落”,訴源治理“滿盤活”。該街道把矛盾糾紛調處在基層一線,借助聯合黨委、包村干部、包片民警、社區“兩委”干部、志愿服務隊等多方力量,主動協調鄰里關系,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實現“網格化管理、菜單式普法”,發揮人民調解在基層調解組織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周瑩介紹,該街道的建新社區邀請包片民警、聯合黨委組成“楓橋普法宣講班”,結合易發多發的矛盾糾紛選取典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緊緊圍繞電信網絡詐騙、酒駕醉駕、反邪教等近年來多發的違法犯罪以案釋法,教育引導群眾切勿觸碰法律紅線,并根據當前婚姻家庭糾紛、高價彩禮、民間借貸、金融借貸等,具有普法教育意義的案例引導群眾向上向善,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以通俗易懂的案例提升居民學法的積極性,讓普法宣傳更接地氣、深入人心。
今年以來,古城街道建新社區普法宣講班通過宣講、深入細致排查化解婚戀家庭、鄰里糾紛、債務糾紛等5件。
“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古城街道將充分發揮工作職能,繼續探索基層治理新舉措,切實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推動‘楓橋經驗’與時俱進,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古城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耿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