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政之道

2022-11-15 11:02:54 作者:張希清 來源:
分享到:

范仲淹(989—1052年)以《岳陽樓記》一文,名傳千古,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名言,可為婦孺皆知,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是偉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范仲淹自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到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殉職于赴潁州(今安徽阜陽)上任的途中徐州,先后為官三十七年,歷知州縣,又數任朝官,既出宋夏戰爭前線為將,又入朝廷為相。韓琦(1008—1075年)稱贊他“雄文奇謀,大忠偉節。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師于來者”;王安石(1021—1086年)評價他“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黃庭堅(1045—1105年)則以“范文正公,當時文武第一人,至今文經武略,衣被諸儒,譬如蓍龜,而吉兇成敗不可變更也”概之。

在范仲淹的從政生涯中,蘊涵著極為寶貴的政治思想與智慧,也蘊涵著極為豐富的經驗和教訓,而其為政之道最為突出的則是“以天下為己任”。朱熹(1130—1200年)對其總結為“范公平日胸襟豁達,毅然以天下國家為己任。且如一個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無一事不理會過。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許多事業”。

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首先表現在他“有憂天下之心”。中國古代士人,歷來具有比較強烈的憂患意識,所謂憂患意識,是指人們面臨自然、人生、社會所遭遇的苦難而產生的憂慮與思索。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前551—前479年)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所憂的是道義;孟子(前372—前289年)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所憂的是人生;西漢初年,賈誼(前200—前168年)多次向漢文帝(前180—前157年)上書陳述政事,稱“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賈誼所憂的是國家的安危治亂??梢院敛豢鋸埖卣f,憂患意識是一種憂國、憂民、憂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不但像一般士大夫那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且像他在《岳陽樓記》中所說“進亦憂,退亦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他思想境界遠遠超出一般士大夫之處。

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年)十二月,時任監泰州西溪鎮鹽倉的范仲淹,即上書尚書右丞、樞密副使張知白(?—1028年),渴望有機會“言天下之道”,以便“有益于當時,有垂于將來”。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四月,范仲淹又直接向垂簾聽政的劉太后(1022—1033年)和宋仁宗(1022—1063年)上書《奏上時務書》,直言極諫“欲傾臣節,以報國恩”,他提出了救文弊、講武備、選賢俊、抑僥幸、崇圣德、少巡幸、納遠謀、勿獨斷等八項建議,著重指出要“外防夷狄、內防奸邪”“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當時,范仲淹只是一個掌管鹽稅從八品的小吏,“泰州西溪鎮”即今江蘇省東臺市,由此可見范仲淹身在海隅,心憂天下,可謂“退亦憂”“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入朝為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九月,即上《答手詔條陳十事》,奏言“我國家革五代之亂,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綱紀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并提出十項改革措施,絕大多數被宋仁宗采納,史稱“慶歷新政”??芍^“進亦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這樣的感慨“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先憂后樂”正是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又一突出表現,也是他的思想境界遠遠超過一般士大夫之處。“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雖然是在他五十八歲時才見諸文字,但卻是他一貫的思想。歐陽修(1007—1072年)在《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中說“公少有大節,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充分說明“先憂后樂”是范仲淹經常“自誦”的格言,他之所以有“先憂后樂”的思想,正是因為他具有“慨然有志于天下”的“大節”。

范仲淹不但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一生為官清白,富弼(1004—1083年)在《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銘》中概述其“公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不計家用有無。既顯,門中如貧賤時,家人不識富貴之樂”。范仲淹晚年知杭州,“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間請治第洛陽,樹園圃,以為逸老之地”,他斷然拒之,并說“人茍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況居室哉!吾今年逾六十,生且無幾,乃謀樹第治圃,顧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艱退,不患退而無居也。且西都士大夫園林相望,為主人者莫得常游,而誰獨障吾游者?豈必有諸己而后為樂耶?俸賜之余,宜以赒宗族。若曹遵吾言,毋以為慮”,于是“盡余俸買田于蘇州,號義莊,以聚疏屬”。范氏義莊歷九百年而不衰,為范氏家族的繁衍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遠超乎治第洛陽樹園圃之上。范仲淹之樂是“道義之樂”,已遠遠超出“形骸”“居室”之外,“心憂天下”即是其樂。

(本文為《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政之道》的節選,作者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特別顧問、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