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麥穗的“數字旅程”

2025-06-03 15:32:33 作者: 高 爽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烈日炙烤著廣袤的麥田,十林鎮國裕金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8000畝小麥翻涌如金色海洋。5月27日,合作社理事長孫耀志站在田埂上,指尖輕點手機屏幕,“新農寶盒”APP的實時數據顯示:濕度55%、風力1級、麥粒含水率21%。孫耀志搓下麥粒在嘴里嚼了嚼:“這1000余畝地今天可以收割。”

2022年,為了向智慧農業邁進,孫耀志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對十林鎮魏寨村流轉的1000余畝地進行“升級改造”,在田間布設物聯網傳感器,每隔幾分鐘就上傳一次溫度、濕度、風速數據,AI算法自動生成“灌溉指數”“收割窗口期”等方面,在手機上即可操作和監測。

“科技不是替代人,而是讓會種地的人更強大。”孫耀志表示,國裕金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過去憑經驗澆水施肥,現在根據電子數據,按需進行,不僅節省了成本,更保證了小麥品質。

合作社管理人員楊泉介紹,今年小麥長勢良好,顆粒飽滿,多虧了“新農寶盒”APP監管到位,中間進行了4次灌溉,抗旱、施肥、防治病蟲害都很及時。

上午9時,7臺收割機轟鳴啟動。“這些‘鋼鐵麥客’是陜西來的‘援軍’。”孫耀志說,為搶抓晴好天氣,合作社跨省調機,彌補了本地農機不足的缺憾。收割機搭載精準導航,作業路徑誤差不超過5厘米,損失率控制在1.2%以內,大大降低了損耗。

收獲的麥子從田間地頭一車車拉進了合作社的糧倉,技術人員通過儀器對小麥水分含量進行測量。

“長桿式的水分測量儀適合成堆晾曬的小麥,直接插進麥粒堆就可以。這種臺式的測量儀更為精準。”楊泉指著正在監測中的儀器說,“這把小麥的水分顯示為12.6%,常溫下可儲存3至5年。”

在國裕金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內,兩座高聳的烘干塔映入眼簾。孫耀志表示,今年小麥整體較為干燥,通過晾曬就可以,基本不用烘干塔,但會根據小麥收購者的需求進行調整。

在合作社內,多位購糧經紀人駐守在此。購糧經紀人趙金川來自湖北襄陽,隔三岔五他都會來合作社內查看糧食品質,帶來新的購糧訂單。

“貴州、四川等地的酒廠較多,用糧需求量大,但他們對小麥要求較高,從容重、蛋白質、不完善粒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標準。”趙金川說,國裕金豐合作社的小麥品質較高,已經連續幾年通過多個酒廠審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每年提供小麥3噸有余。

夜幕落下,國裕金豐合作社的晾曬場、糧倉已經滿是小麥,望著滿天星斗與遍地金黃,他不禁感慨:“幾十年前,父輩用鐮刀割麥,一畝地要干3天;現在,我一個人用手機就能管理上千畝。一組組數據賦予了麥田生機和活力,徹底擺脫了‘靠天收’的束縛,種植戶的生產決策更加科學、高效。”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