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今年以來,科工信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八大行動’為主要出發點,聚焦工業經濟運行監測調節、深化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通過開展一把手‘親身辦’‘陪同辦’以及與企業的面對面座談交流等,全面排查堵點難點,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加快流程再造,規范聯動機制,實現服務水平和效率效果不斷提升。”近日,科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鵬在接受采訪時說。
市科工信局緊緊圍繞實現“保9爭10”和一季度“開門紅”目標,針對我市工業結構不優,產業鏈發展不平衡,各項工業經濟運行指標在南陽市排名不夠靠前等問題,不斷加大工業經濟運行調度力度,牽頭成立市級工業經濟責任專班,對企業面臨的困難專人跟蹤、專班推進、專題研究,確保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推動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一季度,我市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較高速增長,增速位次較同期相比整體有所提升。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9.9億元,同比增長8.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7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增速(3.0%)、河南省增速(4.2%)3.0和1.8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全口徑入庫稅收17750萬元,同比增長155.76%,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較同期增長6.0%。成立了工業用電量增速分析小組,以工業用電量調度為抓手,重點針對規上工業企業,進行電量統計分析,并對同比、環比情況浮動較大企業進行“紅黃藍預警”標注,每天一通報,每三天一會診。一季度完成工業用電量14842.4萬度,同比增長11.27%,較元至2月份提高7.8個百分點,排名上升4個位次;同時,電信業務總量增速指標由2月份的第八位躍升至3月份的第二位。
趙鵬表示,針對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少,產品品牌知名度低,企業創新能力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投入不到位,企業研發能力和產品的市場地位較弱等問題,市科工信局堅持以創新為驅動求突破,進一步搭平臺、聚人才,全力增強工業發展后勁。首先在搭建創新平臺上求突破。大力支持企業開展創新平臺建設。深化京鄧合作,支持我市企業與北京西城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緊密的科技合作,積極引導重點企業建設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設重點實驗室,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以一艦集團、杰翔電子、永盛油脂等企業為重點,著力培育省級創新平臺6個以上。
其次在壯大創新主體上求突破。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健全完善培育機制,爭取備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20家以上,以一艦集團、瑞澤自動化等企業為重點,今年力爭培育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培育認定天衡制藥廠、佳利來涂料、沃爾福汽車零配件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以上,擇優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最后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上求突破。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支持我市企業通過京鄧合作與北京西城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緊密科技合作,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轉化機制,推動更多成果沿途轉化。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補政策,用好專項資金,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積極性,全年爭取轉移轉化科技成果10個以上。
趙鵬介紹,該局持續組織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常態化開展“企業服務日”“企業問題研討解決日”等活動,組織各級包聯干部入企服務,為企業“講政策、解難題、謀發展”。聚焦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常態化開展“產銷、產融、產學研、用工”精準對接活動,已開展產銷對接活動1次,產融對接活動5次,產學研對接活動1次,用工對接活動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