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2021年,我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216.5億元,增速9.7%;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8.3億元,增速12%,在南陽排位第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40.4%,全市工業全口徑入庫稅收完成27885萬元,同比增長60.1%,增收10466萬元。其中:工業增值稅完成11721萬元,同比增長30.1%,增收2710萬元;制造業完成稅收24023萬元,同比增長64.3%,增收9403萬元……
一組組數字描繪出我市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一抓三突破”戰略部署,全市上下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就是服務全市大局”的理念,堅持產業、企業、項目、服務一起抓,大力攻項目、抓創新、保要素、促轉型,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軌跡”。
聚焦主導產業 力促轉型升級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我市圍繞主導產業,以業定計,分類施策,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全力實現產業規模提升。
企業興,則產業旺;創新強,則后勁足。我市強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推動發展質量提升。年度共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52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家、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家,向南陽市上報高新技術后備企業20家。
企業科技創新方面捷報頻傳:凱達環境科技被評為河南省“瞪羚”企業,星光機械被評為河南省質量標桿企業,新藝木業被認定為河南省智能車間。中聯水泥被評為省級綠色工廠,實現了我市綠色工廠的零突破。馳誠再生資源公司申報廢鋼鐵加工行業資質通過工信部批復。君達新能源、榮冠農業科技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康碩智能制造被評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認定恒祥電子等6家單位為鄧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
如今,在我市,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生物基合成材料等產業集群蓬勃發展、持續向好,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在紡織服裝產業方面,新落地益廣內衣二期、婚紗晚禮服、伊頓利茲等一批優質項目落地,推動了紡織服裝向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轉型升級。
在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先后上馬杰翔電子二期、金豐電子、潤寶光電產業園、電子產業園等汽車電子項目9個,車載電子板塊發展迅猛;星光車鎖項目全面投產,馳誠汽車2022年敲鐘上市,沃爾福渦輪增壓器成功進入主機廠,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在生物基合成材料產業方面,金碧生物、平面鉬靶材、川潤冶金材料實現建成投產,宏勢新興環保降解材料等項目開工建設,產業發展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
狠抓項目建設 強化精準招商
項目建設是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我市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按照“擬建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在建項目抓竣工”的思路,精心謀劃,強力推進,為工業經濟發展積蓄新動能。
我市先后出臺了《鄧州市2021年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實施方案》《關于開展重點項目建設“四必須”攻堅行動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每個項目明確一位市領導聯系分包,包工程進度,包工程質量,定期組織項目觀摩,并協調解決規劃選址、征地拆遷、資金撥付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爭當“金牌店小二”,打造營商環境“強磁場”。我市開展“辦事不求人”“項目落地不過百日”等活動,全力壓減項目審批時限,簽約項目7天即可入駐標準化廠房。深入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共組織我市50名縣處級以上干部、279名鄉科級干部共包聯企業355家,累計收集問題645個,目前已全部解決。嚴管、嚴查、嚴處干擾企業發展的不法行為,全力打造投資順心、服務貼心、創業安心、發展放心、生活舒心的營商環境“升級版”。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底盤”,招商引資是項目建設的源頭活水。我市把招商引資作為工業經濟的生命線,堅持全員、全域、全年招商,發揚“六皮”精神,圍繞重點產業鏈,全力延鏈補鏈強鏈。每月到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地區駐地招商,定向對接板塊和企業,提高招商精準度。以標準化廠房入股開展資本招商,吸引金碧生物科技、金豐電子、康碩智能制造等企業入駐。探索專業招商,與上海東方龍商務公司深度合作,開展委托招商。
在我市相關部門的努力下,金豐電子、國控鴻發無紡布等項目實現洽談、落地、建設3個月內完成。福德食品、益廣內衣、中科萬邦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地,有力帶動了產業提質升級。
2021年,我市共落地工業項目48個,其中重點工業項目30個,年度計劃投資36.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6.9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0.3%。
緊盯要素保障 加強資源整合
要素保障是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市聚焦項目建設關鍵環節,緊盯要素保障,優化完善項目用地、金融要素保障機制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土地等項目”“資金等項目”,不斷提升我市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打造投資興業的沃土。
面對建設用地緊缺的發展瓶頸,我市以“百園增效”行動為抓手,深入實施開發區低效用地整治提升行動,共整合騰退閑置、低效廠房17.4萬平方米,盤活閑置土地、低效、批而未供土地2003畝。同時,先后投資20多億元,建成骨干道路路網120公里,高標準建設公租房、人才公寓、醫院、學校、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等配套工程,啟動“鄰里中心”建設,載體功能日臻完善,“產城融合”快速推進。
為讓企業發展不再被資金“卡脖子”,我市探索供應鏈金融,成立先進制造業引導基金,擴大過橋資金池規模,每季度開展銀企對接活動,促成26.5億元的企業貸款簽約。鼓勵企業直接融資,今年可實現馳誠集團、黃志牧業2家重點企業上市。
一個個大項目引進落地,一個個新項目開工建設,一個個好項目投產達效……在工業項目建設的賽場上,“鄧州速度”不斷刷新、“鄧州品牌”全面樹立、“鄧州實力”日益增強,我市奮力邁出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步伐。
“在下步工作中,我市將繼續圍繞‘一抓三突破’工作,牢固樹立服務理念,抓項目謀劃、抓項目落地、抓項目推進、抓項目投產,開展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努力開創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