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近年來,素有“食品之鄉”之稱的張樓鄉,結合鄉域實際,緊扣我市確立的“兩主一新”戰略,在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上下功夫,深入研究上級政策導向,引導相關產業發展,堅持“鄉鎮為主,鄉賢為要”的原則,全力招商,抓住一切機會與在外鄉賢、企業老板對接,通過“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使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如同舞步一樣,煥發出獨特的魅力。
特色產業舞興隆
張樓鄉之所以被冠以“食品之鄉”,還要追溯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時的張樓鄉,僅食品廠就有13家,所產的系列食品,因其精細的做工、美妙的口感而獨樹一幟、名聞遐邇。曲折的發展過程,正如華爾茲舞步的某些逗留一樣,跌宕中蘊涵爆發、低回時旋即高昂,整體彰顯著一種不羈、生機、奮發向上的魅力。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和市場杠桿的作用,食品廠退出了歷史舞臺,僅留下四海食品廠和閩利加食品廠,卻興起了久力健酒業、喜多多餃子等企業。值得一提的是,火龍果與黃金梨的特色種植業,猶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般,在全鄉遍地開花。
“原本是想試一試,沒想到種植火龍果效益竟這么好,一個大棚的經濟收入就超過5萬元。”該鄉文營村黨支部書記文衛國說,“扶貧工作之初,作為貧困村的領頭人,想了很多辦法,但最終還是把目光瞄準了土地,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就開始摸索種植大棚火龍果,居然讓土地收益翻了幾倍,村民們都看到了種植傳統農作物的不劃算,火龍果大棚一下子就推開了。”
正如文衛國所說,由于傳統農作物種植耗時費力效益低,特色種植經濟收入高,很多村民思想觀念開始轉變,紛紛加入特色種植合作社,整個鄉域內,特色種植興起,農民收入逐年增加,農民富裕了,農村美麗了。
工業項目勁風舞
“近年來,張樓鄉在強化食品之鄉的基礎上,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工業強市的號召,發動一切力量引資金上項目,為鄉域經濟發展強基固本。”張樓鄉鄉長孫濤說。
至目前,該鄉已引資落地項目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個,分別為鄧州市弘堯紙制品有限公司年產2億平方米瓦楞紙生產項目,計劃投資額2.8億元;河南豫鄧農機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糧油設備制造項目,計劃投資額2.7億元。針對每個項目,從項目洽談到正式簽約再到項目開工建設,明確專班跟蹤服務,全力保障企業項目建設需求,盡最大努力謀求落地項目盡快建成投產,不斷做大全鄉經濟總量,為各項經濟指標的高位運行做好保障。
位于該鄉七里店民營工業園區的鄧州市弘堯紙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智能制造高強度瓦楞紙板為一體的科技型生產企業,年產高強度瓦楞紙板達2億平方米,年產值3億元,利稅2000萬元,已帶動當地村民60余人就業。
同樣,位于該園區的鄧州市閩利加食品有限公司擁有先進的自動化餅干生產線,年產量食品可達5000噸,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青睞。2018、2019、2020連續3年被評為“鄧州市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單位”,企業產品被評為漢江流域“名優特”農產品獎。
鄉賢思歸舞人生
“過去是因為家鄉太窮,才走出家門外出打工?,F在家鄉富裕了,在外單打獨斗不如回來抱團發展。”閩利加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峰說,他在外漂泊了近20年,回到家鄉,在七里店民營工業園接手了一家曾經的食品廠,和幾個朋友一商量,成立了閩利加食品有限公司,不僅經濟效益可觀,而且帶動了周邊30多人家門口就業。
2012年,同樣在外地拼搏的原鄧州酒廠下崗職工張顯偉,審時度勢后決定返回家鄉,成立了方正彩印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的打拼,如今又擴大規模,年利稅達3000多萬元。方正彩印不但積極投身家鄉建設,而且在扶貧、鄉村環境整治工作中出資出力,彰顯出企業的擔當。僅在張樓鄉“七改一增”工作中,就一次性捐款10萬元,有力地支持了全鄉工作開展。
同樣,張油坊村青年劉俊,2018年告別東莞,在家鄉建起思騰箱包廠,不但為家鄉發展經濟搭建了平臺,而且還吸引了當地4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返鄉,走進企業上崗。
近年來,正是由于這些在外的“鳳還巢”,強勁地拉動了張樓鄉相關配套企業的發展,拉長了產業鏈條,吸納了資金流、技術流和人才流,才最終打造了張樓鄉靚麗的“食品之鄉”的名片。
“培植好‘梧桐樹’,就不擔心‘鳳還巢’,在全市開展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的大背景下,優化營商環境,做好人居環境整治,鄉賢思歸已經是一種趨勢,有了這些致富帶頭人的引領,鄉村振興一定會越來越好,而這些‘才子’‘能人’在家鄉這個大舞臺上,正用他們的才智舞出自己人生的精彩,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力量。”張樓鄉黨委書記楊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