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鏗鏘行——張村鎮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20-10-30 11:16:32 作者:鄭 雪 通訊員 聶興旺 來源:
分享到:

金秋時節,氣候宜人。張村鎮潔凈通暢的道?路、錯落有致的房屋、郁郁蔥蔥的綠化帶、漂亮的文化廣場……動人的音符在田野間歡快跳躍,一幅美麗、和諧、文明、富裕的新農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自全市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張村鎮把脫貧攻堅作為統攬之策和民生之要,在駐村扶貧單位、工作隊的大力幫扶和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已脫貧444戶906人,2020年計劃脫貧128戶367人。其中,高家、王營、程營、趙家,李樓5個村已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壓實責任夯基礎

為徹底拔掉窮根,張村鎮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楊柯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全鎮盡銳出戰,按時間節點和工作臺賬層層推進,主要領導以上率下,靠前指揮,精準解答“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等問題,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確保所有問題對標對表清零、整改推動清零、工作任務清零。

在精準識別上,該鎮對照標準、嚴格把關、層層篩選;幫扶中找準“貧根”,因戶施策,措施到戶、精確到人。把貧困群眾自強自立行動納入村規民約,建立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機制,調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脫窮帽”,又“拔窮根”,提升貧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開辟脫貧多路徑

走進該鎮鑫久泰電子加工公司,映入眼簾的是幾十名工人正埋頭加工鋰電池產品。這是一家集鋰電池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帶動附近村民30余人在此就業。

“自從村里有了帶貧車間,我們就來干活兒,一天百十塊錢,一年能掙兩萬多塊呢,大伙都很知足。”貧困戶劉美榮滿面笑容。

近年來,張村鎮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的重要手段,通過政府引導,搭建平臺,鼓勵區域內企業、項目,用工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當地勞動力,實現了貧困群眾“家門口”增收。

2019年,該鎮實施到戶增收項目與好想鵝公司合作,覆蓋貧困戶674戶,貧困戶、低保貧困戶每年每戶分紅500元、五保貧困戶每年每戶分紅200元。

光伏扶貧,該鎮在3個貧困村建光伏電站3個,獲益貧困戶128戶,每戶每年分紅2000元;金融扶貧與金星南陽啤酒有限公司合作,企貸企用,覆蓋貧困戶334戶,分紅一百余萬元、與市建達建設有限公司簽約,帶貧328戶每戶年分紅480元、與市國控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帶貧高家、趙家、李樓等村20戶貧困戶,每戶年分紅2400元;與漢方艾草合作社合作,覆蓋貧困戶250戶,每戶每年分紅1000元,共分紅25萬余元。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扶貧之要。張村鎮依托帶貧車間吸收貧困人口就業,在該鎮冠軍村扶貧玫瑰園種植基地,李樓、盧家、趙家等周邊村的15名貧困勞動力,長期在這里務工,每戶年收入6000余元。

在展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王營村鑫久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平均帶動10余戶貧困戶就業增收。

織密兜底保障網

“我現在敬老院住習慣了,吃穿不愁,衣服臟了有人洗,病了有人治療,回去干啥?”已在該鎮敬老院住了十幾年的老人蔡中亮,80歲說話還聲如洪鐘。

越是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越是要關注特殊貧困群體。自全市“四集中”工作開展以來,以真抓實干的行動加快推進“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該鎮確保把這一民生政策落在實處。

該鎮敬老院建于2008年,今年3月投入大量資金,對敬老院升級改造,老人睡的床全部更換為標準護理床,老人們住著舒服,護理也更方便。

“早餐有粥、饅頭、炒菜,中午有菜有湯,還有肉,每天不重樣。”在敬老院內遛彎兒的劉奶奶告訴記者。

目前,張村鎮有鎮辦敬老院1家,養老中心4家,精神病??漆t院1家,床位共計200多張,已入住精神病院的貧困人口5人,60至80歲的特困供養入住敬老院的3人,鎮養老院現在已入住特困供養人員13人。

“通過‘四集中’供養模式,真正實現了助養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該鎮相關負責人說。

“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一諾千金,意味著責任,更意味著擔當。下一步,我們將聚焦精準補短板,強化舉措促增收,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圓滿完成脫貧摘帽任務,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楊柯說。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