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英雄、誰好漢,小康路上比比看。眼下,河南省鄧州市農民在發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新招迭出,令人耳目一新。
信息發布會
廣州蛋價上揚;武漢飼料滯銷;……今春以來,張村鎮“養雞狀元”武化良,每隔幾天就要召開一次“信息發布會”,及時向周邊10多個鄉鎮30余家養雞大戶通報飼料、疾病、技術、市場方面的信息。
10年前,武化良創辦了鄧州市第一家養殖場――“利民養殖場”,目前該場已發展成為存欄肉蛋雞10萬余只的養殖行業龍頭大戶。在武化良的帶動下,周邊不少農民養雞熱情不斷高漲。但由于資金、技術、疫情等方面的信息獲取較慢,因而本地養雞業效益舉步不前。面對這一難題,武化良“靈機一動”,聯合廣大養雞戶,共同出資征訂了一批畜牧養殖方面的報刊雜志,并購買電腦上網,聘請2名專業人員,收集電視、廣播、報紙、網站上發布的信息,經去偽存真,逐步篩選后,定期在養雞專業戶碰頭會上予以發布。
止目前,這種“信息發布會”已召開50余次,發布信息1000余條,使參會養雞戶避免損失20萬余元,增收30萬余元。
項目論證會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如今,在鄧州市,農民上項目,謀發展,都要事先召開一次“項目論證會”,對項目的科學性、可行性進行周密論證,以達到少投資多賺錢的目的。
腰店鄉農民劉國華,前幾年搞過特種養殖,但由于事先沒有調查研究市場,結果產品出現“賣”難,半年時間賠掉萬余元。吃一塹,長一智,劉國華花錢買了個“聰明”。這不,這次搞“波爾”山羊養殖項目,劉國華就事先請來了鄉獸醫站技術人員、村支書以及其它三位本村“能人”商量。大家經過一個上午 的討論后,一致認為:本村耕地土質適宜種植飼草,同時“波爾”山羊市場比較穩定,勞力投入又不大,因此發展“波爾”山羊是一個快速致富的項目。劉國華吃了“定心丸”,就籌資6萬元,在村里創辦了“波爾”山羊養殖場。
結果,養殖場效益很好,建場半年,第一批雜交羊出欄,劉國華就凈賺近萬元。
工作總結會
總結總結你為啥賺錢,分析分析我為啥虧本。這種“工作總結會”,眼下正成為鄧州市不少農民茶余飯后,田間地頭談論的主要話題。
劉集鎮農民郭振宇,種植蔬菜是把好手,可每到收獲季節一算帳,總是投入與產出持平,甚至虧本。郭振宇這下熬了煎,他找到鄰村幾個蔬菜種植大戶,對自己半年來的種植情況進行了梳理;同時,又認真聽取了這些大戶們的“種菜經”。經過總結分析,郭振宇發現自己所種蔬菜的品質上不去,是制約增收的“瓶頸”,便果斷地新上了圓蘿卜、西芹等幾個新、特、稀品種,同時聘請鎮蔬菜技術人員定期來村指導。目前,蔬菜尚未上市,郭振宇就已接到了武漢幾個客商的訂單,他粗略一算,得,比往年增收6000余元。
據了解,目前,這種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工作總結會”,已使鄧州萬余農民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