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多虧劉經理幫助我收獲、銷售這11畝紅薯,要不然真不知道咋辦。”11月23日,九龍鎮姚營村脫貧戶李明生激動地說。
就在前幾日,李明生看著自己種的11畝紅薯愁得徹夜難眠。原來,由于缺乏大型采收機械和運輸車輛,紅薯采收困難。同時,沒有合適的收購商,紅薯面臨滯銷。
市蜂潤萬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崢在了解到李明生紅薯采收困難和滯銷的情況后,表示愿意先停止公司自有紅薯基地的采收工作,組織機械和工人,全力以赴幫助李明生搶收、收購紅薯。在劉崢的傾力相助下,李明生緊縮的眉頭舒展開了,臉上露出了笑容。
上面這一幕只是市蜂潤萬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從事紅薯種植、存儲、加工、電商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農業科技企業。公司擁有紅薯育苗和自有種植基地1200畝,簽約種植紅薯4500余畝,主要種植紅心蜜薯,已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并與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認證了地標產品“鄧州紅薯”品牌。
走進該公司車間,只見工人們埋頭熟練地進行套袋、稱重、裝箱、封口等一系列操作。
“坐著干活,不算累,不僅能照顧孩子,每月還能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老家內鄉縣的徐良芳今年48歲,孩子在附近上初中,她已是這里的老員工了。
劉崢向今日鄧州介紹,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科學種植紅薯,免費提供紅薯種植技術服務,并以高于市場價20%的價格回收紅薯。
在鄧十線300余畝紅薯種植基地,一個個紅薯被收獲機翻出,農民們忙著分揀、裝袋、裝車,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正在分揀紅薯的十林鎮景營村村民李大爺告訴今日鄧州:“種紅薯、收紅薯的時候需要很多當地人來基地務工,我們經常跟著干,每天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掙點零用錢貼補家用,真好。”
“我之前做飯店生意,因為經營不善導致資不抵債。去年聽朋友介紹,來這里種紅薯,效益不錯,現在每年能分紅十幾萬元。”退伍軍人馬景林今年68歲,在公司紅薯基地做技術指導,負責紅薯育苗和種植,他對自己的收入很滿意。
截至目前,該公司帶動就業1200余人;推廣紅薯種植500余戶,人均增收2000余元,其中精準幫扶脫貧戶50余戶。
為進一步深挖我市農產品優勢,增強農產品價值,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提升,該公司憑借規?;?、成熟化電商平臺,以“供銷佳品——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相繼推出了紅薯、蜂蜜、粉條、小磨油等本土優質農產品進行推廣。
去年12月,劉崢發起并成立了市農產品供應鏈協會,進一步梳理我市名優農產品,對品牌進行規劃,集體對外供應;同時,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與市農商行合作,為其他電商公司、種植大戶等協會成員單位無償提供金融擔保服務,增加授信額度,幫助其解決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問題,累計放款1200余萬元,助力協會成員做大做強,發展品牌農產品。
目前,該公司與市供銷社合作在龍堰鄉刁河村建設集綜合辦公樓、為農服務中心、農產品加工車間、脫毒薯苗繁育基地、紅薯儲藏窖等為一體的供銷農產品加工電商產業園,進一步挖掘紅薯種植經濟潛力,延伸紅薯產業鏈條,提高紅薯的附加值,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該公司在帶動就業的同時,還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去年疫情肆虐,我們克服了道路受阻、物流延遲等困難后,成功地幫助薯農解決了100余萬斤紅薯滯銷難題,避免了農戶的損失。”劉崢說,“公司每年分別投入15萬元和2萬元精準幫扶趙集鎮和龍堰鄉困難群眾。另外,還積極響應市工商聯號召,參與‘金秋助學’等公益慈善活動,捐助家庭困難大學生。”
去年9月,該企業被評為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并榮獲2020年度脫貧攻堅“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單位。今年11月,劉崢獲得南陽市“千企幫千村”活動先進個人。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以‘供銷佳品——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完成供銷農產品加工電商產業園的建設,進一步拉長紅薯產業鏈,推動紅薯種植向規?;?、產業化發展,幫助農戶增收致富,全面助力鄉村振興。”采訪結束時,劉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