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初見劉靜怡時,她正在辦公室整理扶貧資料。身材瘦小,扎著馬尾辮,干凈利索的她看起來神采奕奕、辦起事來雷厲風行。
1992年出生的她,大學畢業后經過省公務員考試成了十林鎮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自2016年7月到十林鎮上班時即開始了精準扶貧工作。
剛到扶貧辦時,大家紛紛笑道:“這弱不禁風的小姑娘,到扶貧辦能干點啥?過不了多久,肯定會申請換崗位。”
但劉靜怡并沒有因此而打退堂鼓,她白天下鄉核準數據,晚上加班整理扶貧檔案;挨家挨戶拉家常,指導貧困戶填寫各類表格……在同事心目中,劉靜怡是出了名的加班狂,全鎮數百名貧困戶的數據資料,她都仔細核準入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劉靜怡逐漸融入鄉鎮扶貧工作。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這個姑娘真不錯,令人佩服!”
劉靜怡辦公桌上的一本《脫貧攻堅政策解讀》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上面密密麻麻的備注正是她辛勤工作的見證。見記者翻看,劉靜怡解釋道:“我作為從事全鎮精準扶貧具體業務的工作人員,只有吃透上級扶貧政策,熟悉業務,這樣在駐村干部、幫扶責任人有疑問的時候才能快速地解答,并能量體裁衣定措施,真正達到因戶施策,使貧困戶早日脫貧。”
“別看劉靜怡接觸扶貧工作只有兩年,但有關扶貧的政策信息,她能給你講得頭頭是道。各村的駐村干部、幫扶責任人有表格填寫或者政策把握不準的,都樂于找她幫忙,她的敬業精神讓全鎮上下的干部都深深佩服,值得每一位機關干部學習。”該鎮副鎮長李雪昌提起劉靜怡時連連夸贊。
擔當幫扶責任人后,劉靜怡更是將家搬到了辦公室,每周雷打不動地走村入戶慰問調查、了解情況、想方設法謀發展,甘當貧困群眾的貼心人。
家住安鄉村的五保戶張子訓,僅靠種地為生,住在兩間破舊的瓦房里,一遇到刮風下雨,屋里就四處漏雨。去年7月,劉靜怡剛成為他的幫扶責任人,看到張子訓家臟亂差的生活環境,劉靜怡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一時間為其爭取危房改造項目,很快新房就蓋了起來。
“這輩子都沒想到還能住上這么干凈漂亮的房子,能夠坐在寬敞的院子里曬太陽,這都要感謝小劉和黨的政策啊。”張子訓說起劉靜怡時忍不住熱淚盈眶。
自加入脫貧攻堅戰以來,劉靜怡把扶貧工作作為一項值得堅守、值得付出的事情,一周回家一次的她經常聽到爸媽的抱怨:“原想著你回到家鄉工作,能夠天天見到你,結果還不如讓你留在外地呢,最起碼沒有這樣辛苦吧。”
說起父母,劉靜怡愧疚地說道:“工作這幾年,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去年有次母親生病住院,我僅僅在醫院待了半天便又回到村里,聽著母親電話里說別的病友有兒女陪伴在身邊,我內心非常慚愧。但是,領導把工作交給了我,是對我的信任,群眾有問題咨詢我,是對我的肯定,脫貧攻堅有這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哪里能休息呢?”
“我的愿望是看到貧困戶們都能住上安全的房子,過上衣食不愁的生活,那樣我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說起扶貧工作,劉靜怡微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