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養殖成脫貧“良方”——裴營鄉玉皇村發展小型養殖助力群眾脫貧側記

2020-11-13 09:04:09 作者:李中賀 來源:
分享到:

“歡子啊,今天羊都喂過了吧?我們是過來看看你養殖得咋樣?”日前,在裴營鄉玉皇村段溝組脫貧戶周俊歡家,省自然資源廳駐村第一書記張健正在關心地詢問。

記者跟隨駐村干部來到羊圈,只見大大小小30多只羊,大羊肥壯,小羊歡叫蹦跳,一位20多歲的小伙子正在往食槽里添飼料。

他叫周俊歡,因前些年發生意外,致使右臂殘疾,家中還有80歲的老奶奶需要贍養,生活失去了支柱。2016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鄉里為周俊歡發放了5只山羊,周俊歡如獲至寶。他每天出去割青草喂羊,麥收或秋收季節,就出去撿拾麥穗、搜集花生秧和紅薯秧,為羊備足飼料。

“俊歡吃住都幾乎和羊在一起,羊已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的精心飼養下,5只山羊很快成長起來,一年多時間,三只母羊分別生了小羊羔,數量已經達到了15只。”幫扶責任人楊俊說。

周俊歡對羊照顧得非常細心,像呵護孩子一樣盡心盡力,他在空閑之余就詢問獸醫防病治病的要領,掌握一些治病方法;找幫扶干部談自己的想法,以求幫助擴建羊圈規模,并想盡一切辦法儲備飼料。

有付出就有收獲。去年春季,周俊歡的羊已經發展到了近40只,兩年來,他的成年羊陸陸續續出售了18只,每只售價都上千元,去年,他光榮脫貧。

“感謝領導們的關心和照顧,我雖然手不方便,但是相信我一定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周俊歡滿懷信心地說。

同樣,該村的貧困戶段中城,今年70多歲,家中有聾啞的妻子。前幾年外出干活段中城不小心摔傷了腿,臥床很久,長時間不能干活,高額的醫療費使他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2016年,根據他家的實際情況,將他家納入貧困戶。

“別看段中城這么大歲數,但他從來不服輸也不服老,要不是前幾年摔傷,他家絕對是好日子。”村黨支部書記楊建政告訴記者,段中城年輕時就是種地、養牛的一把好手。

在鄰居的指引下,我們來到段中城的菜地,他正用一頭肥壯的黃牛拉著犁耙正精心打理菜園,不遠處幾只牛犢歡快地跑來跑去。

“我不能光依靠黨和政府的救濟,現在身體恢復了,總得想法子干點事情才踏實啊。咱會養牛這門技術,雖說歲數大了,不用多大規模,脫貧是絕對沒問題的。”段中城笑著說。

段中城的打算既現實又可行,他通過飼養母牛產仔,然后出售牛犢的辦法,力所能及地在致富路上“滾雪球”。四年來,他已經出售4頭牛犢了,每頭都在15000元左右。

“你看我現在這頭半大牛犢,多壯實,正是成長的好時候,10000元我都不想賣。”說這話時,段中城的臉上帶著自豪。

據村干部介紹,段中城不光靠養牛,家中還養有四五只膘肥體壯的波爾山羊,年年出售成年羊,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臨走時,段中城笑著對大家說:“雖然我去年已經脫貧了,但不能因年紀大就滿足現狀,還要繼續干下去,讓日子越來越紅火。”

楊建政介紹,在玉皇村,除周俊歡、段中城這樣的養殖脫貧戶外,其它小型養殖戶還有很多家,養雞的、養鴨的和養肉牛的不下15戶。

該村小耿營組的李正懷,自2015年就開始飼養肉牛,從當初的8頭發展到現在的近30頭。記者走進他家的牛棚,兩排牛槽上,膘肥體壯的品種牛正自在地嚼食著草料,我們的到來絲毫沒有驚擾它們“用餐”的興致。

“李正懷可不是自己養牛自己富,在他的帶領下,周邊很多戶都已通過養牛致富了。”張健說,牛的防疫、小牛犢的管理、草料的搭配等,李正懷都會毫無保留地教給村民。玉皇一組的劉秀坤,去年被納入貧困戶,他就是在李正懷的幫助下,也養起了牛的,現在兩頭比利時品種牛已長成。學到了經驗,劉秀坤正在改建牛棚,打算往10頭以上的規模發展。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村民要脫貧,產業是抓手。玉皇村通過發展特色養殖,帶動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增收致富。同時,也總結出很多很好的養殖經驗,為村民脫貧以后致富奔小康打下了緊實的基礎,也為裴營鄉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礎。”該鄉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