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美了 村民笑了——小張閘村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掠影

2020-11-13 09:01:44 作者:鄭 雪 來源:
分享到:

時下,走進裴營鄉小張閘村,只見干凈整潔的柏油路穿村而過,民居錯落有致,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徐徐鋪開。

三年前,該村還是四處雜草叢生,村黨支部軟弱渙散,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7戶45人。

如何探索出扶貧新路?是擺在裴營鄉黨委政府、市財政局幫扶工作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舊貌換新顏

要想富,先修路?;A設施薄弱是制約發展的瓶頸。為打破這一制約因素,市財政局幫扶工作隊先后為小張閘村爭取上級資金并自籌資金300余萬元,新修了水泥道路1600多米,戶戶通了水泥路;建文化廣場、安裝太陽能路燈、整治坑塘,建起了水沖式廁所,修繕了村部大院,在村道及村周圍栽植各類花木6000余株,整個村莊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張閘村變樣了,精準扶貧不僅幫助貧困戶增收,而且讓整個村都受益。村干部雖然比以前忙了,但忙得開心,忙得有了奔頭。”村黨支部書記張秀義說。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村里相繼建成文化廣場、農家書屋、老年活動中心、農民學校等,如今都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而且越來越多的在外鄉賢關心和支持村里的建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現在,一到晚上,村里的太陽能路燈就亮了,整個村子一片光明,村民都在廣場上跳舞健身;環境美了,風氣也越來越好了,鄰里之間和睦了。”該村婦女主任楊芳說。

據市財政局駐該村第一書記寧躍龍介紹,按照精準扶貧工作方案,接下來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將加快建設垃圾池和黨員活動場所,提升小張閘村人居環境,在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同時,營造良好的居住、干事和創業環境。

家門口就業

勞動力轉移就業幫扶是較為有效的幫扶措施之一。為了促進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口轉移就業,該村安排7個公益性崗位,讓貧困戶家門口就業,既推動了村居環境整治工作,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貧困戶張安連今年60多歲,妻子早喪,兒子、女兒長大成人后陸續走出家門。自該村啟動聘請保潔員精準幫扶工作以來,他成為該村7名保潔員之一,每個月可領到450元的勞動工資。他告訴記者,上班主要任務是清理村里垃圾,收拾礦泉水瓶、垃圾袋等,上午、下午各巡邏保潔一次。“想不到我都60多歲了還可以在家門口就業,每月還能領到固定工資,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和幫扶單位的支持。”張安連高興地說。

近年來,小張閘村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和“五條途徑”的要求,堅持因戶施策、一戶多策,堅持保障與增收、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科學制定幫扶計劃、措施,在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和提升脫貧質量上,先后實施了到戶增收養殖業、種植業補貼18戶4.398萬元、公益性崗位7人,實施金融扶貧18戶6.052萬元、危房改造7戶8人、勞動力轉移就業4人等措施,改善了貧困戶居住條件,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渠道,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圓了幸福夢

走進該村幸福家園,老人們或坐在一起曬太陽,或打牌下棋,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記者看到,幸福家園設有休息室、棋牌室、娛樂室、休閑室、圖書室等,目前幸福家園入駐25名老人,涵蓋了周邊10個村。

“咱是享了共產黨的福,感謝黨、感謝政府啊。”提起幸福家園,張秋菊老人連連說好。今年78歲的張秋菊是小劉營村人,老伴去世多年,一個女兒已經出嫁,村里動員她入住幸福院,起初她并不愿意來幸福院住,后來村干部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使她轉變了思想,同意搬到幸福院居住。沒想到,這一住她再也不想走了。她說:“這里環境好,住得舒服,一天三頓飯有人做好,還有這么多老姐妹一起聊聊心事,比一個人在家里好多了。”

張秀義說:“每天看到老人們手拉手親熱地聊天,聽到老人夸贊飯菜真香,我覺得,這件事辦對了!”

如今,小張閘村支兩委還在不斷探索完善幸福家園的管理制度,持續提升農村幸福院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努力讓更多老人在幸福家園里安享幸福晚年。

三年多來,隨著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美麗鄉村建設等一系列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昔日17戶貧困戶已脫貧13戶,剩余貧困戶5戶,今年底將全部脫貧。

“一年之后你再來,肯定變個樣。”寧躍龍和張秀義都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

揮別小張閘村,眼前灰瓦白墻綠樹相映成趣,條條硬化公路交錯縈繞,曾經的軟弱渙散村正在奔小康的大道上邁步前行。?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