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院里故事多

2020-10-23 18:08:47 作者:林 瑩 來源:
分享到:

院里院外笑聲不斷,老人們有的在一起聊天,有的在侍弄院里種的蔬菜,有的在太陽底下閉目養神……他們統一穿著白色的短袖上衣,胸前印著一行紅色的小字——楊莊村幸福家院。日前,在汲灘鎮楊莊村幸福家院,記者看到了一幅安逸的鄉村養老畫卷。

院子周圍是一排平房,中間是一座古老的屋架房,不似其他地方高檔大氣的養老院,這里的幸福家院看起來還有一點簡陋,然而,老人們安詳的姿態和臉上的笑容都在向外人訴說著這里的幸福故事。

在老人們中間,有一個一直忙忙碌碌給周圍老人服務的老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老人名叫楊道新,今年72歲,是一位在村里干了一輩子的老黨員。老人沒有在幸福家院里住,但是跟幸福大院的關系最近。中間那座古老的屋架房和整個幸福大院所在的宅基地都是楊道新老人的。

“村里開始建幸福家院的時候,因為沒有合適的地方,我們就把黨員們召集到一起,商量一下如何解決大院的選址問題。沒想到楊道新聽了后,當場舉手要把自己的宅基地和房子都捐出來。”楊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星坤告訴記者。

聽到書記這樣說,楊道新趕緊接著說:“這算什么,不值得說。孩子們都在城里或者外地上班,我在家也有住處,這閑著也是閑著,不算個啥。”

“農村的宅基地可都金貴得很,為宅基地大打出手的都有,像他這樣無償捐獻宅基地又捐獻老屋的村里就他一個人,沒事了還來幫忙照顧老人們。”楊星坤補充道。

“沒有楊書記說的那樣好,我們老兩口有兩間屋子就夠住了,當了一輩子村干部和黨員,能為村里做點事,我們全家也都很支持。”楊道新說。

說話間,廚房里傳來了一陣陣飯香。

“雞湯快燉好了,我摘個冬瓜燉到里面,一會都好了。”隨著爽朗的聲音,一個干凈利索的老人抱著剛摘的冬瓜走進了廚房。

說話的人叫秦桂云,今年62歲,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這吃得好,住得好,做飯一個月還能收入七八百塊呢。”秦桂云說。

“是哩,以前我跟要飯的一樣,現在有吃有喝,衣服還有人洗,真是住著美啊。”

“這兒離村里的廣場近,晚上可熱鬧,我們沒事也去跳舞呢。”?

……

聊起幸福家園的好,老人們爭著說了起來。

“除了感謝黨員們捐款捐物,我還得感謝住進來的老人們。村里沒有集體收入,這院子一側是大家捐款和申請專項資金建起來的,另一側的幾間,是利用給老人們進行危房改造的時候,對于一些沒有翻修價值的房子,直接在幸福院內異地重建,每人一間。當然,這些老人都是五保老人,家里沒有人,在村里邊緣地方住,所以我們就開會研究制定了這樣一個方案,真是感謝他們的支持。”楊星坤說。

“這也是為我們好,再說只是把房子建到幸福家園了,在這有人聊天,有人做飯,這才是家,真要是建到我原來的房子那,我一個吃喝都要發愁,哪有這美啊?”五保老人楊存崟說。

“另外,這里幸福家園還有一點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那就是幸福院明確專人進行管理、服務,制定了幸福院管理(暫行)辦法,建立起了衛生管理、娛樂室管理、食堂管理、值班等規章制度。我們盡量讓老人們在合理的范圍內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鍛煉了身體,也為幸福院作出一定的貢獻。”市人社局駐村干部翟潛告訴記者。

“我們本來就是莊稼人,也閑不住,沒事種種菜、喝喝茶、聊聊天,日子過得真是舒坦。”該村低保貧困戶翟玉報老人一邊鋤草一邊說。

同時,幸福院也做到了醫養結合,村醫定期開展上門巡診,為入住老人進行日常疾病的診治。村里也安排專門人員服務,每周六來為老人們洗衣服、收拾屋子。老人們聚集在一個院子里,互助互愛、其樂融融,形成一個充滿友愛的大家庭,切實解決了過去生活的孤獨無助,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老有所樂、病有所醫,日子充滿了幸福感!

老屋、新平房、菜園子……每一個物件都讓家的概念具象表達;捐贈、異地重建……每一個決定都承載著家的來之不易;還有滿院的瓜果蔬菜和歡聲笑語,讓幸福家園的幸福從這里蔓延開來。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