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吉:做群眾的貼心人

2021-03-26 08:42:54 作者:馬文濤 古城街道 曹陽玉 來源:
分享到:

“群眾只要有事都會找羅組長。”“羅組長為我們辦的好事多哩很。”“羅組長人可好了,對我們熱心的很。”……

羅組長是古城街道小西關社區三組的老黨員羅士吉,群眾一提起他,個個都豎起大拇指。

“羅士吉自1981年起,就在組里工作,他40年如一日的為群眾辦實事,做到了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古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趙明輝說。

真情解難題

“工作中有很多瑣碎小事,事雖然不大,但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必須處理好。”這是羅士吉常說的一句話。

有一次,組里群眾張佩蓋房子,因為三尺長的宅基地與鄰居李長勤起了糾紛,兩家互不相讓,鬧得很僵,得知情況后,羅士吉立即到兩家了解情況。

“大家都留出一尺五的距離,無論是維修下水道,還是整修房屋都方便。如果你占一尺五、他占一尺五,以后別說整修房屋了,連通個下水道都難,你們好好想想。”羅士吉語重心長地說。

“羅組長說的是,方便別人,也是便利自己,我退一尺五。”

“遠親不如近鄰,這一尺五我也退。”

通過他的真情調解,最終兩家和解,留出了三尺的距離。像這樣的鄰里矛盾,他解決的還有很多。

“對于群眾反映的事,羅士吉總能耐心傾聽,用心用情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小西關社區黨支部書記巴紅心說。

幫扶送溫暖

“老哥,你先坐下,慢慢說。”近日,組里70多歲的李大爺顫顫巍巍地找到羅士吉,邊說邊打手勢,顯得非常著急。

羅士吉雙手扶著李大爺坐下,并端上一杯熱水,經過耐心交流,才明白來意。原來,李大爺患有智力障礙,不能與人正常溝通,兩個兒子在城里務工,無暇照顧老人。了解情況后,當天晚上,羅士吉就到李大爺家中,和他的兩個兒子商量怎樣能更好地照顧老人。

“羅組長,你說的對。我爹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我們必須要好好照顧,盡孝心。”老人兩個兒子認識到疏于照顧老人的錯誤行為,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

“你給群眾辦事,比你自己的事都上心,你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看著羅士吉來來回回給轄區群眾遞資料、辦事情,小西關社區工作人員笑著說。

“群眾的事,只要找到咱,咱都要全力以赴給群眾辦,共產黨員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羅士吉的回答擲地有聲。

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對困難群眾進行幫扶,先后為轄區居民申請低保10余戶、申請高齡補貼10余人、幫助困難家庭7戶。同時,他還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志愿服務、承諾踐諾等活動,激勵引導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以貼心的服務贏得群眾信賴,以扎實的作風贏得群眾口碑。

公正得民心

羅士吉經常組織黨員察民情訪民意,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解決一批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針對群眾反映的部分道路破損、夜晚沒有照明路燈等問題,他積極與社區對接,公示集體經費明細,暢通監督渠道。僅用2天時間就為群眾裝設路燈20余盞,維修道路500余米,疏通下水道300余米,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一分錢,都要用在群眾身上。”在羅士吉辦公室的柜子里,整齊擺放著一沓沓記賬本。

這是伴隨了他近40年的賬目明細,從記賬第一天的小黃皮本,到后來規格不一的記賬本,上面清晰地記錄著組里每一分錢的用處,賬目核準校對不差分毫。記賬本記載了他一心為民、愛黨敬業、大公無私的工作歷程。

“幾十年了,他一點都沒變,心里想得最多的,是群眾的事;嘴上說得最多的,是群眾的事;手里做得最多的,還是群眾的事。”小西關社區干部馬奇顯說。

羅士吉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結合當前黨史學習教育,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解決好群眾的實際問題,做群眾的貼心人。”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