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風物志之家 故園 老地方

2022-08-22 10:13:37 作者:張書勇 來源:
分享到:

又一日,村里來了貨郎擔。這貨郎擔的主人并沒挑擔子,而是拉著一輛架子車,車上裝載著的玻璃箱柜里面擺放著針頭線腦、木梳篦子、糖果胭脂、紐扣頂針等各類零碎東西;令孩子們大感驚奇的是,車頭處的一口蛇皮袋內,竟然盛著一種米黃色的、指頭粗細的、長長的類似于皮管樣的東西。這是什么?雪花棒!雪花棒是什么呀?雪花棒是吃食啊!是吃食?……幾個孩童“咕咚”咽下一口口水,立刻分頭撿拾散落村巷中的破爛鞋底、廢舊塑料薄膜的片屑,還有老婆婆們梳頭時落下又團作一團藏在墻洞里的灰白頭發等東西,終于從貨郎擔主人手中換來了一段筷子來長的雪花棒。孩子們每人分上指頭長短的一截,放進嘴里還沒來得及咬嚼卻就融化了。呀,甜,黏,好吃,真好吃!

孩子們想:這雪花棒真好吃啊,簡直好吃死了,一輩子……也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東西呀!可它完全不像是雪花做成的啊。那么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孩子們不知道,做成這雪花棒的原料,其實就是他們曾經出力流汗在田里種植收獲過的苞谷籽粒!

25

還記得紅薯嗎?就是那秧藤青碧爬滿土壟、果實累累攢集地下的紅薯,那從莖到葉從梢到根都能為人畜食用甚至枝蔓燒成灰后還可肥田祛蟲的紅薯?就是那曾在饑餓年代一日三餐的出現在人們的飯碗里,艱難的溫暖、痛苦的慰藉著人的腸胃,那曾在饑餓年代被人們翻新做出紅薯面湯、紅薯面饃、紅薯面條各種花樣但卻始終萬變不離其宗的紅薯?

記得。對于一個年齡在三十歲、四十歲以上,有幸由饑餓年代走至今天的鄧州農村人來說,又怎能輕易的忘記呢?紅薯,那是讓人一想起來就淚流滿面,一想起來就百感交集,一想起來就渾身顫抖就心臟悸縮的啊!

是的。在那“一年紅薯半年糧”的年代,是紅薯延續著我們卑弱的生命,是紅薯維系著我們苦難的生活,是紅薯支撐著我們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我真懷疑,就是這么多年過去的今天,我的血管中依舊流淌著紅薯的汁液,我的肌體中依舊羼攪著紅薯的皮肉,甚至,我呼出的口氣中依舊拌和著濃濃的甜絲絲的紅薯的味道……

紅薯,啊,紅薯!

……

百度百科載:紅薯,又名甘薯、紅芋、番薯、紅苕、甜薯等,北方俗稱地瓜、山芋;原產于墨西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大約在16世紀由西班牙傳至菲律賓,再傳至中國;其塊根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可以食用,《本草綱目》中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之說。

《鄧州市志》載:紅薯于明朝萬歷年間由福建引進鄧州后,廣受鄉民歡迎,種植面積逐年增長;1950年至1957年,全縣(指鄧州)年均種植面積40多萬畝;1961年開始擴大種植面積,此后多年間,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50萬畝以上,單產在200公斤左右。

紅薯傳入鄧州后,根據種植時節的差異,又分為早紅薯、晚紅薯兩個類別。就像早苞谷被稱為炙地苞谷一樣,早紅薯也被稱為炙地紅薯。早晚紅薯在種植時間上有所差異,在種植及存儲方式上自然也就大相徑庭、截然不同了。

先說說早紅薯吧。

殘臘已盡,新春將至,西北風每天都在呼呼嘯叫著,空氣中更是顫動著絲絲浸骨透髓的寒意。咦,一輛拉車停放院內,車廂里滿載著干草莖根糾結盤纏的河泥,——這是要做什么用的呢?——別急,稍后你就知道了。果然少頃便見農人們手持扁平棒槌,開始將這半酥不軟的河泥使用夾板夾住,一層一層的向上壘著砸著(孟子在《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一文中有“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話,“版筑”想來即指此種活路吧),終于壘砸成了三堵墻壁,俱有半人多高,尺余來厚;這三堵墻壁和著房院的房墻或院墻,就形成了一個上面沒有頂蓋的方形圍池了。

筑好圍池,再向里面傾倒早已選好篩過的細土;大約傾倒小半池的細土后,開始換上晾干的土肥,土肥里面可混著牛糞豬糞,也可混著馬糞羊糞,但卻一定不能混上雞糞,因為雞糞容易滋生“刺蚤”(鄧州鄉間土稱,學名尚未深入考究),這種蟲子對于紅薯的生長發育極為有害。鋪完土肥,再把提前選好的紅薯,當然個個渾圓肥壯,且最好呈紡錘形狀,挨個成行的并著排立起來,排完一行,再排一行,直到把整個圍池排滿為止;排滿之后,再在上面撒上二三指厚的細土,將紅薯完全覆蓋起來。撒完細土,圍池里的內容已經基本快和三堵墻壁的沿面平齊了。這時候再攤開一層新購的塑料薄膜,將細土連同下面的紅薯覆蓋嚴實。在鄧州農村,這項活路被稱為“排紅薯母”,也就是說,排在圍池里面的紅薯,將來便要做紅薯兒子的母親了。

行文至此,一些不熟悉農村生活的朋友可能要問了:排紅薯母就排紅薯母,干嘛非要筑這么高的圍池呢?答曰:這是為了防止將來紅薯秧苗長出的時候,雞豬前來糟踐;圍池的墻壁修得高而且薄,別說雞豬,就是最能爬高上低的山羊也無法跳上來嘗鮮,要知道,山羊有時候為了覓食,是能夠順著矮墻爬到屋頂上去的。當然,紅薯秧苗出來的時候,還得防著那些半大不小、尚未上韁穿鼻的牛犢偷吃;牛犢個子高大,脾性潑賴,常常不費力氣就能夠著圍池上沿,拱開塑料薄膜,吃到紅薯秧苗,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春節過完的時候,一個陽光明麗的清晨,隔著內面掛滿顆顆水珠的塑料薄膜看去,紅薯秧苗已經出來了,株株纖細而又黃弱,形似營養不足的豆芽,——這自是空氣滯塞和光照不足的緣故;于是便在正午時候打開塑料薄膜,讓這豆芽般的紅薯秧苗接受著空氣的撫慰和陽光的朗照,半下午的時候,再將塑料薄膜重新覆上,免得秧苗受凍。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氣溫的升高,紅薯秧苗指頭長短了,鉛筆長短了,最終長得有筷子長短了,既郁郁蔥蔥又肥胖壯實,在漫長的乍暖猶寒的荒春頭上,在天天吃缸里窩的酸菜吃得大倒胃口的挨餓日子,其碧嫩之色,簡直令面帶菜容的鄉民們垂涎欲滴,忍不住的便要看上一眼,再看一眼……

分享到:
六月色婷婷中文字幕|残疾videos精品变态|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暮|欧美巨波霸乳影院|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